10月26日有博主发帖,保时捷是真不行了,昨天看到新闻,利润暴跌99%,今天就赶紧过来支持一下。结果发现餐标又降级了,牛奶没了,水果没了,自助餐也换成了盒饭,目测展厅里的二手车比新车还多。
![]()
我记得去年来的时候记得还有酸奶,谁动了我的奶酪?
- 这名博主说的,显然不是段子,而是扎心的事实。本来以为B BA纷纷闭店已经够惨了,没想到保时捷如今也成为他们的难兄难弟了。要怪就怪余承东吧,“一把干掉”的确太狠了。
10月24日,德国大众集团旗下保时捷汽车公司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公司第三季度亏损达9.66亿欧元、约合人民币80亿元,受此影响,今年前三季度其销售利润同比大幅下滑99%,从去年的40亿欧元锐减至仅4000万欧元。
![]()
要知道,对于消费者来说,保时捷不仅仅是一辆车,它代表着一种精密工业的信仰和机械美学的极致象征。
在短短三年间,这家曾经是大众集团“最赚钱子公司”的品牌,从利润率14%跌到0.2%。尽管仍然在卖车,但保时捷的每一辆车几乎都不再赚钱。
![]()
在过去十多年,中国是保时捷最重要的增长引擎。巅峰时期,中国市场贡献了其全球销量的三分之一。
然而从2022年开始,在内需不足的大背景之下,保时捷的中国市场“金矿”大幅滑坡。2024年,保时捷在华销量暴跌28%,连续三年下滑。
比亚迪、理想、小鹏们在智能座舱和电动性能上不断塑造着新的消费理念,而保时捷的电动车型Taycan虽然驾驶体验出众,却在续航、充电便利性、软件体验上明显落后。
![]()
过去支撑豪车品牌溢价的“身份光环”,在智能化时代迅速开始褪色,让保时捷猝不及防。
车展上以前的C位——卡宴和帕拉梅拉大幅打折、清库存,6.5折买卡宴、30%降价卖帕拉梅拉,在几年前这都是不可想象的。
如今,中国已成为数字化和电池技术等创新领域中心。保时捷等汽车现在是真的进退两难,退是肯定退不回去了,电动汽车的大趋势已经无法改变,但是,不断下滑的收入、利润,意味着苦日子要来了。
- 消费降级时代,对高端品牌打击最大,因为降价会悄然蚕食品牌的尊严,不降价却又打不过其他中低端品牌的价格战。
保时捷CEO奥博穆2024年在财报会上也说过:“中国市场年需求大幅下降,形势严峻。中国正在经历结构性变化,而我们的电动汽车发展速度比几年前预期的要慢。”
![]()
保时捷的巨亏代表着一个时代的转折点——传统豪华车的黄金周期正在结束。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危机也意味着重生的契机。这是商业周期不变的规律。
“破坏性创新”是今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主题,保时捷恰好也是一个例子——要想创新,必须先破坏旧的范式。
在过往70年的品牌史中,保时捷经历过两次濒临破产、一次全球金融危机,却都凭借对“驾驶灵魂”的坚持挺了过来。这一次,它要面对的,是技术范式的更替。
2025年的前三季度,保时捷在华销量仅为32000辆,与去年同期相比下滑26%。这一下滑趋势已持续多年:2022年至2024年,保时捷在华销量分别为9万辆、7万辆、5万辆。2025年与2021年9万辆的峰值相比,销量几乎腰斩。
曾经,中国是保时捷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全球每卖出三辆保时捷,就有一辆销往中国。如今,中国市场已跌至保时捷全球第三大市场,不及美国和欧洲。
不可否认,在豪华车市场的激烈厮杀中,保时捷的“至暗时刻”、包括奔驰的销量下滑与大规模裁员,奥迪的投华,与鸿蒙智行的强势崛起形成了鲜明对比。
当然,无论形式如何变化,保时捷真正的挑战,不是造出最快的电动车,而是让电动车仍然拥有“保时捷的灵魂”。
因为,对一家企业来说,它最宝贵的东西永远都不是具体的产品代际,而是它的内在文化价值。这就是保时捷的自救之路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接下来保时捷将如何面对,让我们拭目以待。
对此,你怎么看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