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9月18日,安德鲁·凯恩在诺森比亚专科急救医院离世。这位出生于威德灵顿农民家庭的普通劳动者,一生辗转于多个地区从事奶牛饲养与油漆涂装工作,未曾料到生命的终点竟会由一只马蝇的叮咬悄然开启。
今年年初,他在什罗普郡什鲁斯伯里的农场劳作时遭马蝇袭击,皮肤上留下一道红色痕迹,仅伴随轻微刺痒感。医生开具了抗生素药物,症状短暂缓解,这一好转让本就不太在意的他彻底放下了戒备。
几周后的一个深夜,在莫佩斯与友人共饮之际,凯恩突然失去意识倒地,被紧急送往诺森比亚专科急救医院,经检查确认为脓毒症发作。
随后他被转移至纽卡斯尔弗里曼医院接受诱导昏迷治疗,期间一度出现病情稳定迹象,医疗团队也曾燃起希望,然而感染迅速恶化,多器官功能相继崩溃。
![]()
守候在病床旁的母亲蕾切尔回忆道,凯恩清醒时曾轻声叮嘱她带巧克力感谢护理人员,还反复询问是否已通知朋友自己住院的情况,言语中似乎早已感知到生命的尽头。
最终,这位性格风趣、待人温暖且深爱家人的人,仍未能战胜这场源自微小伤口的致命风暴。
悲剧的核心在于马蝇叮咬与脓毒症之间的连锁反应。马蝇不同于寻常飞虫,其口器带有锯齿状结构,能穿透表皮深层组织,且常携带葡萄球菌、链球菌等致病微生物。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朱继红解释,脓毒症本质上是细菌侵入血液后引发的全身性炎症失控,当免疫系统释放大量炎性介质反噬自身组织,便会导致循环衰竭和器官崩溃。
![]()
凯恩的遭遇并非孤例。澳大利亚每年约有24.5万人罹患脓毒症,其中4.8万至4.9万人因此丧生;而由于早期表现与感冒或肠胃不适高度相似,许多患者错失最佳干预时机。
对中国公众而言更需警觉的是,马蝇在我国并不少见。与致病种类相近的羚足鬃麻蝇广泛分布于黑龙江、辽宁、河南、浙江、四川、云南等多个省份,尤其活跃于农田、牧场等户外场所。
这些区域内的农业从业者及长期户外作业者与凯恩面临相同的暴露风险,而我国脓毒症防控形势同样严峻——年新增病例超百万,平均病死率约为30%,由昆虫媒介传播导致的感染比例正逐年攀升。
![]()
2024年发生在河南开封的一起案例印证了此类威胁的真实性:一名农户在田间劳作时被形似马蝇的昆虫叮咬,起初仅见手臂局部红肿,涂抹外用药膏后未予重视。
两天后,他突发高热寒战、神志不清,家属联想到此前阅读过的脓毒症科普信息,立即送医抢救。
通过降钙素原检测与血培养分析,确诊为细菌性早期脓毒症。幸而及时使用敏感抗生素进行干预,一周后患者顺利康复出院。
对比凯恩的命运可见,关键节点上的决策差异,往往决定了生死分野。那么遭遇虫咬之后,究竟该如何判断与应对才能规避潜在危机?
![]()
首先必须厘清“居家观察”与“立即就医”的界限:若咬伤部位仅有轻度红斑与瘙痒,可用肥皂水清洗创面,并以碘伏消毒处理,之后密切监测24至48小时。
一旦发现伤口持续渗液不愈、周边皮肤扩散性红肿,或出现发热、倦怠无力等全身反应,应即刻前往医疗机构就诊,并主动向医生说明昆虫接触史。
据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临床规范提示,脓毒症救治的黄金窗口期为发病最初六小时内,每延误一小时,死亡概率上升7.6%。
准确识别危险信号尤为关键。医学界普遍采用“SEPSIS”记忆法辅助判断:凡出现言语混乱、剧烈发抖、无尿排出、严重呼吸困难、强烈濒死感或皮肤呈现花斑样变色等症状之一,均须立刻急诊处置。
![]()
对于儿童群体尤需提高警惕,若发生抽搐或出现按压不褪色的紫红色皮疹,即使体表无明显创伤,也可能已是脓毒症前兆。
老年人、孕妇、一岁以下婴儿以及患有慢性基础疾病者,一旦被虫叮咬后出现异常反应,绝不可拖延求医时间。这类人群免疫力相对低下,感染进展速度远高于健康个体。
从预防角度出发,主动防护远比事后补救更为有效。
依据中国疾控中心2025年发布的虫媒传染病防控指导建议,户外劳动时应优先穿着浅色长袖衣物与长裤,并在袖口、领口及裤脚处喷洒含避蚊胺或避蚊酯成分的驱虫制剂。
![]()
在马蝇频繁出没的农耕区与畜牧带,定期清除周边杂草与积水环境,可显著减少其繁殖栖息地。
家庭环境中应安装纱门纱窗,睡眠时使用蚊帐,防止马蝇等有害昆虫进入室内空间。这些简单却有效的措施,可使虫咬感染风险降低超过60%。
凯恩的母亲在葬礼前夕坦言,从未想过一次小小的蝇类叮咬竟会夺走儿子的生命,这也揭示了大众普遍存在的认知盲区。
在我国,每年因轻视虫咬引发继发感染而发展成脓毒症的案例屡见不鲜,多数悲剧源于“小伤无需就医”的麻痹心理。
![]()
事实上,脓毒症如同潜伏在虫咬背后的“沉默杀手”,初始症状越隐匿,越容易让人放松防备,待到器官功能全面崩溃时,往往已错过最佳救治时机。
值得欣慰的是,我国医疗卫生体系对脓毒症的识别能力正在持续提升。
目前所有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均已建立标准化脓毒症快速筛查流程,借助血常规、降钙素原等指标检测,可在60分钟内完成初步诊断。只要患者能够尽早抵达医院,早期脓毒症的临床治愈率可达80%以上。
![]()
这表明,我们与死亡之间,有时仅仅隔着一个“及时就医”的决定。
归根结底,马蝇叮咬本身并不足以致命,真正危险的是对潜在风险的漠视与应对方式的失误。在自然环境日益复杂、虫媒活动愈加频繁的当下,我们既不必陷入无端恐慌,也不能抱有任何侥幸心态。
牢记“观察症状变化、把握就医时机、落实日常防护”三大原则,将对风险的认知转化为切实行动,方能成功抵御这种“致命苍蝇”带来的生死挑战。毕竟,生命从不会为“我以为没事”提供重来的机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