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路,这条位于上海市徐汇区的南北向道路,宛如一条静谧的时光隧道,串联起历史与现代。它北起桃江路,南至肇嘉浜路,全长947米,宽15米,是上海市一类风景街道,也是64条永不拓宽的街道之一。
岳阳路原名祁齐路(Route Ghisi),1912年由上海法租界公董局修筑,并以当时公董局董事的名字命名。1943年,汪精卫政府接收上海法租界后,将其更名为岳阳路。
![]()
漫步在秋季的岳阳路上,沿途高大的法国梧桐为道路铺上了一层金黄的地毯。漫步其间,无需思索,只需感受这份简单与舒适。老洋房的幽深巷道、晨间散步遛狗的行人,共同勾勒出一幅安稳闲适的生活画卷。
![]()
岳阳路320号,是这条路上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这座带有哥特风格的建筑,始建于1929年。当时,日本人利用其掌控的“庚子赔款”资金,在法租界购地,于1931年4月建成了一所“自然科学研究所”。
经过十多年的经营,这里实验大楼、仪器设备、图书资料一应俱全。战后,这所研究所被国立中央研究院接收。1949年后,它成为中国科学院生理生化研究所,成为新中国科学事业发展的重要一翼。如今,这里是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
![]()
岳阳路沿路是上海著名的住宅区,众多历史建筑云集于此。110号、145号(永嘉路口)、170弄1号楼、200弄等,每一处都承载着岁月的痕迹。319号原为法国领事馆,现为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而320号的历史,前文已述。
![]()
在岳阳路与建国西路的西北转角,是上海目前最大的石库门建筑群——建业里。这座建于1930年的建筑群,分为东弄、中弄和西弄三部分,拥有近200幢石库门房子,占地约1.8万平方米。清水红砖、马头风火墙、半圆拱券门洞,共同构成了其鲜明的建筑特色。
![]()
![]()
岳阳路上的梧桐树,是秋天最美的信使。秋风扫过,一片片大而蓬松、色泽偏暗黄的树叶飘落,为这条道路增添了几分诗意。
而岳阳路190号的花园住宅,则是一处充满故事的老房子。这座建于1920年的建筑,曾是霖生医院,由宋庆龄的表兄牛惠霖、牛惠生两兄弟(著名骨科医生)开办。
陈赓大将两次秘密来沪(1927年和1932年),均在此接受宋庆龄特别关照的手术。抗战时期,医院改为难民医院,后改为徐汇区结核病防治所,现为某公司使用。
![]()
![]()
岳阳路168号,则是上海京剧院旧址,也曾是麒派艺术创始人、著名表演艺术家周信芳的居所。大院入口处,至今仍竖立着周信芳的半身铜像,一旁还有京剧大师俞振飞的题字,见证着这里的艺术传承。
![]()
![]()
别看岳阳路平日里低调内敛,它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却极为丰富。东平路路口的三角花园内,矗立着一座普希金雕像,这是1937年上海俄侨为纪念俄国诗人普希金逝世100周年而集资建造的。雕像周围,四、五条林荫覆盖的小马路环绕,而俄国诗人那张英俊、轮廓分明的脸庞,忧郁而宁静地朝着岳阳路的方向。
岳阳路那份内敛、低调的气质,与“人文地标”四个字的深层含义不谋而合。西方的浪漫与中国的温婉,在这梧桐与别墅间交织,总能给人以无尽的遐思。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