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欧盟理事会再次发出“立即停火”的呼吁时,苏丹政府的反应出人意料。
不仅没有表示欢迎,反而公开警告欧盟“别多管闲事”。
这场看似荒诞的外交对峙背后,藏着一个残酷的战争逻辑。
有时候,停火反而可能让战争变得更加漫长。
![]()
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你家被一群武装歹徒围困,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正当警察准备清剿时,突然有个“和事佬”跳出来说:“双方都住手吧,大家坐下来谈谈。”
听起来很公正对吧?但问题是,这等于给了歹徒喘息的机会,让他们可以重新集结力量,下次再来,这正是苏丹政府面临的困境。
自2023年4月以来,苏丹国家军队与一支叫“快速支援部队”的准军事组织打得不可开交。
欧盟统计显示,这场冲突已经造成数百万人流离失所,多座城市变成废墟。从数字上看,确实是一场人道主义灾难。
而欧盟的决议呢,对这些暴行轻描淡写,反而把苏丹政府军和这支“恐怖主义民兵”放在同一个天平上评判。
![]()
用老百姓的话说,这就像是把受害者和施暴者一起训斥:“你们俩都有错”,表面上看很公平,实际上却是最大的不公平。
或许苏丹政府最愤怒的,正是这种“和稀泥”的做法。
想想看,一支武装组织正在用饥饿围困平民,你让政府军停手,他们会干什么?
当然是趁机巩固占领区、补充弹药、招募新兵,等停火协议破裂,他们会带着更强的实力卷土重来。
到那时,平民要遭受的苦难只会更多,战争只会更漫长。
苏丹政府的强硬态度或许还有另一层考量:谁来定义这场冲突的性质?
欧盟理事会的决议中提到,反对任何“建立平行治理结构”、沿着政治和种族界限“分裂苏丹”的企图。
听起来很正义,但问题在于,这个措辞把政府军和叛乱武装放在了对等的位置上。
用苏丹外交部的原话说,他们“反对任何将国家与恐怖主义民兵组织同等对待的做法”。
这不仅是措辞问题,更是原则问题。
如果国际社会承认快速支援部队是“冲突一方”,而不是“叛乱组织”,那就等于变相给了他们政治合法性。
![]()
这就好比,小偷闯进你家抢劫,警察来了却说:“这是你和小偷之间的民事纠纷,你们协商解决吧。”荒谬吗?但这正是苏丹政府真实经历过的事。
当然,喀土穆方面也并非完全关上对话的大门,他们在声明中表示,欢迎在“尊重苏丹主权和领土完整”前提下与欧盟对话。
关键词是“尊重主权”,换句话说,你可以关心,但不能越界,你可以建议,但不能强加,你可以调解,但不能偏袒。
文章提到,目前有非洲联盟、阿拉伯国家联盟、联合国,以及一些西方和海湾国家在推动调解,但都没能促成持久停火。为什么?
因为调解的前提是双方都有和谈意愿。但从苏丹政府的视角看,快速支援部队正在犯下“严重暴行”,给这样的组织“政治合法性”,就是对受害者的二次伤害。他们宁愿战斗到底,也不愿意坐下来和“”恐怖分子“”平起平坐地谈判。
这里面还有一个更深层的矛盾:国际社会看重的是“立即止血”——只要不打仗了,人道主义危机就能缓解。但苏丹政府要的是“根除病灶”——只有彻底击败快速支援部队,这个国家才能真正安宁。
两种逻辑都有道理,但无法调和。前者强调当下的人命,后者强调长远的稳定。站在不同立场,你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
![]()
苏丹政府的警告虽然强硬,但也暴露了他们的困境,既要赢得军事胜利,又要获得国际支持,还要避免人道主义危机进一步恶化,这三个目标很难同时达成。
欧盟的呼吁虽然显得“天真”,但也反映了国际社会的无奈,眼看着一个国家在内战中沉沦,总不能袖手旁观。
只是他们的方案可能过于简单化了,以为喊停就能停,以为坐下来谈就能解决问题。
真正的出路可能需要更精细的策略,既要施压停火,也要同步切断快速支援部队的资金和武器来源。
既要人道主义援助,也要确保援助不被武装组织劫掠,既要推动政治对话,也要明确叛乱组织不能获得与政府对等的地位。
![]()
但这些都需要时间、智慧和各方的妥协,在这之前,苏丹的战火恐怕还要烧下去,平民还要继续承受苦难,而国际社会和苏丹政府之间的这场“对话”,也会继续在误解和对抗中进行。
这就是战争的残酷之处,有时候,连“如何实现和平”都会成为一个引发冲突的问题。
而那些真正渴望和平的人,只能在炮火声中等待,等待某一天,各方终于能找到一条所有人都能接受的出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