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荀超
醒狮,作为中华传统狮舞的一脉,是融武术、舞蹈、音乐等为一体的优秀民俗文化集大成者,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月25日晚,由广州歌舞剧院创演的舞剧《醒・狮》亮相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在重庆大剧院上演,角逐第十八届文华奖。绚丽的舞美效果、演员扎实的基本功和优秀的剧本和舞蹈编排,赢得现场观众掌声阵阵。
![]()
演出照
![]()
演出现场
作为国内首部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东醒狮”为主题的原创舞剧,《醒·狮》以“醒”为神、以“狮”为形,以民族觉醒为主旨,讲述两位舞狮少年面对爱恨情仇、家国大义不同人生抉择时的自我觉醒与蜕变,反映了南粤儿女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该剧巧妙融合南拳、木鱼歌、狮鼓、英歌等岭南传统元素,通过“采青”“扎狮头”等技艺的舞台化呈现,以及“饮茶叩指舞”“板凳舞”等创新舞蹈语汇,实现“舞”与“武”的完美交融。舞台上,演员们腾挪闪扑、回旋飞跃,不仅展现出高超的技艺,更传递出中华民族在危难时刻不屈不挠的精神气节,深深打动了现场每一位观众。
![]()
演出照
![]()
演出照
国家大剧院艺术专家委员会顾问、国家艺术基金专家委员会委员于平说:“《醒·狮》立意崇高,以三元里抗英斗争为背景,展现中华民族首次自发反抗外国殖民侵略的斗争勇气。其题材超绝,既有民族觉醒的象征意义,又具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强烈的可舞性。”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罗怀臻认为:“这部剧从传统文化中生发出具有时代穿透力的精神力量,传递的不仅是广州精神,更是中华民族的灵魂。”
在《醒·狮》总编导钱鑫看来,自2015年创演以来,舞剧《醒·狮》历经十年淬炼,已成长为一棵真正的“舞台常青树”。此前在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钱鑫曾表示,传承传统文化,是舞剧人的责任。“我们找到了自己民族的舞蹈语汇,就要把它发扬壮大,希望能够对世界的舞蹈文化产生影响,我觉得就没白做。很荣幸,我们创作使用的舞蹈语汇是生长在中国大地上,经过千年锤炼出来的舞蹈语言,这是一种能够让世界认识中国文化艺术的方式。”
![]()
演出照
![]()
演出照
10月26日晚,《醒·狮》将在重庆大剧院再演一场,该剧还计划于明年开启全国巡演,持续推动岭南文化走向全国,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承与创新实践提供特色鲜明的“广式样本”。
图据广州歌舞剧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