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BBC采访的时候,我直接暂停了屏幕。
英国学者马丁・雅克皱着眉,语气里又困惑又佩服:“我研究中国大半辈子,走遍大半个中国,翻了那么多史料,咋就搞不清它靠啥撑了几千年文明大一统?”
![]()
他这话让我突然觉得,咱们天天身处的文明,换个视角看还真挺“反常识”全球古文明差不多都断档了。
埃及金字塔只剩游客打卡,罗马帝国拆成了欧盟好几个国家,就中国从夏商周一路走到现在,还总能从分裂里拧回统一。
今天就跟大伙儿唠唠,这事儿到底靠的啥。
老天爷给的“保护罩”
本来想先聊文化的,但后来发现,要讲大一统,得先提咱们这“老天爷赏饭吃”的地理。
摊开世界地图你就懂了,中国东边是一眼望不到头的太平洋,古代没航母,外人想从东边打进来基本不可能。
西边是青藏高原和塔克拉玛干沙漠,之前去青海旅游,车开在戈壁上走了俩小时没见着几个人,你说古代军队想从这儿进来,不得先扛住缺氧和缺水?
![]()
北边是蒙古草原和西伯利亚寒地,冬天能冻到零下几十度,南边又是横断山脉和热带丛林,毒虫猛兽就够挡一波人了。
这种相对封闭的环境,就像给中华文明装了个“保护罩”。
外部势力难进来捣乱,内部就有空间慢慢整合黄河和长江两大河,养出了大片农耕平原,古人在这儿种地、生活,人口和技术顺着河流往一块儿聚,自然而然就有了“凑成一个整体”的底子。
反观欧洲,那地理就像被人掰碎的饼干。
![]()
阿尔卑斯山、比利牛斯山把土地割成小块,莱茵河、多瑙河又横插一脚,结果呢?每个小块都发展出自己的语言、文化,最后成了一堆小国。
马丁・雅克说“地理发了一手好牌,中国把这手牌打到了极致”,我特认同这话地理不是万能的,但没有这副好牌,咱们文明起步时怕是要多遭不少罪。
汉字和科举
光有地理还不够,就像人有了骨架,得有“灵魂”才能立住。
中华文明的“灵魂”,我觉得首推汉字。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干了件影响千年的事“书同文”,把小篆定为全国通用字。
![]()
当时可能没人想到,这事儿直接给中华文明装了“文化芯片”。
汉字跟拼音文字不一样,它不看发音,只看意思。
我老家是四川的,奶奶说的方言我有时候得反应半天,但她写“山”“水”“家”这几个字,我一眼就认出来。
你想啊,不管是说粤语的、闽南语的,还是说东北话的,只要拿起笔写字,彼此就能明白对方的意思。
![]()
这种文字上的统一,直接打破了语言的隔阂,把天南地北的人都圈进了同一个文化圈里。
更厉害的是汉字的稳定性,现在咱们读两千多年前司马迁写的《史记》,稍微翻本注释就能看懂;可英国人读400年前莎士比亚的原著,得抱着古英语词典啃。
就靠汉字,咱们把几千年的历史都记下来了,从《史记》到《清史稿》,二十五部正史全是用它写的,文明的火种这不就传下来了嘛。
有了汉字打底,科举制度又把这“文化认同”变成了“国家凝聚力”。
从隋唐开始,想当官不用靠家世,只要把四书五经读好,通过考试就能进朝廷。
![]()
这一下就打破了贵族垄断权力的局面,让“穷小子也能当大官”成了可能。
更关键的是,不管你来自江南还是塞北,只要走科举这条路,就等于认可了国家的制度和文化。
连少数民族掌权时都离不开这制度,元朝蒙古人开科举,考的还是儒家经典;清朝康熙、乾隆不仅自己读《大学》《中庸》,还写了好几万首汉字诗。
你说这制度得多有吸引力?它不是靠血统让人归顺,是靠规则让人自愿“加入”只要你认这套,你就是“自己人”。
![]()
最后说“实在的”:会“消化”差异,还能搞大工程,统一才不是空口号
要是只靠文化和制度,统一可能还是飘在天上的概念。
中华文明最聪明的地方,是把“统一”落到了实处一方面会“消化”差异,不搞一刀切;另一方面会搞大工程,让大家实实在在享到好处。
先说“消化”差异,咱们从没想过要消灭少数民族的文化,而是把它们融进一个大系统里。
北魏孝文帝改革时,主动让鲜卑人改汉姓、说汉话、穿汉服;元朝蒙古贵族掌权后,很快就接受了儒家礼仪,还修了《宋史》;清朝满族皇帝既保留了骑射文化,又推科举、祭孔子。
![]()
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模式,跟罗马帝国完全不一样罗马征服高卢后强推拉丁语,结果帝国一崩,拉丁语就成了教会专用语,各地土语最后变成了法语、西班牙语,直接把文化拆碎了。
再看大工程,这可是咱们维系统一的“硬手段”。
古代修长城,是为了挡住游牧民族,保护内地的百姓;挖大运河,是为了把南方的粮食运到北方,让全国的物资能流通起来;建都江堰,是为了灌溉成都平原,让那儿变成“天府之国”。
这些工程不是为了摆样子,是真真切切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到了现在,这逻辑还在延续。
2025年高铁总里程突破5万公里,覆盖了差不多所有大城市,从北京到广州坐高铁十几个小时就到;南水北调让北方人喝上了长江水,西电东送把西部的电送到东部沿海;脱贫攻坚让近亿人一起过上了好日子。
![]()
我去年坐高铁去深圳,邻座是个广东阿姨,我俩语言不通,但用手机打字聊得特开心,还一起看了同一部剧。
你看,这就是统一带来的便利不用换护照,不用换货币,甚至不用纠结语言,就能在全国到处走。
反观欧洲,搞一体化搞了几十年,连统一的财政政策都定不下来。
其实中国早在两千年前就懂了:统一不是靠喊口号,是靠让大家都觉得“跟着这个大集体,日子能过得更好”。
马丁・雅克到最后才明白,中国不是普通的“民族国家”,是“文明型国家”。
![]()
民族国家靠血统、语言绑在一起,咱们靠的是文化、历史和制度认同。
你可以是藏族、维吾尔族、壮族,但只要你写汉字、过春节、用微信支付,你就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
他之前的困惑挺能理解的西方习惯了“分”的逻辑,比如民族自决、权力制衡,所以看不懂中国“合”的智慧。
![]()
但咱们这几千年的大一统,从来不是什么“东方魔法”,是靠地理打底、汉字牵线、科举搭桥、工程落地,一步一步攒出来的。
现在再看中国,56个民族一起过年,一起为国家发展使劲,就知道统一早就不是权力的游戏,是刻在咱们文明里的“宿命”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