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休开发区始终以“打造高质量发展标杆园区”为目标,抓产业集群培育,推动传统产业焕新与新兴产业崛起同频共振。抓服务效能提升,以全周期保障、全方位赋能破解企业发展难题,在项目建设的“加速度”与营商环境的“暖温度”中,构筑起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底座。
集群发展 传统焕新与新兴破局 筑牢产业“压舱石”
传统产业转型蹄疾步稳。依托国家“双碳”战略契机,开发区以“淘汰落后、技术迭代”为抓手,推动焦化产业向绿色化、高端化跃升。2024年,昌盛公司180万吨/年焦化项目顺利投产、25万吨甲醇项目完成试生产,茂胜公司216万吨/年焦化项目1#、2#焦炉成功运行,一批标杆项目的落地,不仅优化了产业布局,更让传统焦化产业装上“环保引擎”。而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尤为凸显:安泰集团入围“2024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昌盛公司跻身“2024年中国能源企业500强”“山西省民营企业100强”,这些“领头雁”以自身发展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形成了极具竞争力的产业生态;新兴产业崛起势头强劲。在传统产业转型的同时,开发区主动布局绿色低碳、高端材料等新兴赛道,培育经济增长“新引擎”。山西安泰恩懿生物技术的工业CO₂养殖微藻“碳中和”示范项目,借助NPS系统高效捕捉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微藻生长的“养分”,既实现年减排CO₂20万吨,又延伸出藻粉保健品产业链;聚贤10万吨石墨电极项目3条生产线建成运营,5000吨高端产线进入设备调试阶段,填补了区域高端炭材料产业空白。传统与新兴的“双轮驱动”,正推动介休开发区的产业结构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加速转型。
项目攻坚 要素保障与全周期 服务按下建设“快进键”
介休开发区始终坚持“项目为王”理念,以“钉钉子”精神破解项目落地中的“堵点、难点”,让项目从“签约”到“投产”一路畅通。目前介休开发区累计实施项目38个,总投资达149.07亿元,其中工业项目23个,占比超六成,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的态势已然形成。国家级“公转铁”重点项目——丰矿安然丰安铁路工程,总投资10.5亿元,目前铁路系统已正式投运,储装运系统建设完成85%,近期年发运量可达600万吨,远期将突破1080万吨,为区域物流运输打通“大动脉”;总投资19.5亿元的聚贤石墨电极项目,煅烧炉已建成投用,即将释放高端产能……一个个标杆项目的快速推进,是介休开发区“要素跟着项目走”的精准保障。
营商赋能 精准对接与机制创新打造服务“新高地”
介休开发区始终把“服务企业”放在首位,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用“机制创新”提升服务效能。在服务模式上,开发区推行“一企一策”精准对接,建立项目专员制度,从项目签约、审批到建设、投产,全程配备专属专员,实时跟进项目进展,主动协调解决问题。针对企业审批流程繁琐的痛点,开发区优化“一网通办”服务,整合市场监管、税务、环保等审批事项,推动“多证合一”“并联审批”,大幅压缩审批时间,让企业“少跑腿、多办事”;在企业发展支持上,不仅关注项目落地,更注重企业长期成长。针对龙头企业技术改造需求,主动对接科研院所、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与资金保障;针对中小微企业发展难题,搭建产业链对接平台,推动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形成“龙头引领、梯队跟进”的良好格局。从“被动响应”到“主动服务”,从“单一审批”到“全链条赋能”,介休开发区正以更优的营商环境,成为企业投资兴业的“沃土”。
未来,介休开发区将持续锚定“产业集群化、服务精准化、发展绿色化”目标,一方面深化特钢新材料、新型煤化工产业链延伸,瞄准高端炭材料、氢能等新兴领域招引优质项目,推动产业能级再跃升;另一方面将升级“要素保障组合拳”,探索“数字化审批”“智慧化园区管理”新模式,进一步压缩项目落地周期、提升企业服务效率。同时,还将深化与龙头企业的协同创新,搭建更多产学研合作平台,助力企业突破关键技术瓶颈,让传统产业“更具韧性”、新兴产业“更具活力”,全力打造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标杆园区与产业高地。
来源:介休经济技术开发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