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中科院院士王贻芳没人在意什么诺不诺奖我们科研人员整天想着当官

0
分享至

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又来了。

2025年10月6日,因在防止免疫系统伤害身体的外周免疫耐受方面的突破性发现,玛丽·布伦科(Mary.E.Brunkow)、弗雷德·拉姆斯德尔(Fred Ramsdell)和坂口志文(Shimon Sakaguchi)共同获得了202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该奖项奖金为1100万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834万元),由三人共享。

“他们的发现对我们了解人体免疫系统如何运作,以及为什么我们不会患上严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诺贝尔委员会主席Olle Kämpe在新闻发布中评价。

然而,国内这么多院士为什么获得不了诺贝尔奖,中科院院士王贻芳的看法或许可以作为参考。



我们现在,各种各样的帽子满天飞,年轻的科研人员,从博士毕业以后,就在追求这个帽子。从博士后(开始),他就要能够得个什么博士后的奖,然后将来要得个优青,要得个杰青,然后再一步步上去...对他的奋斗目标,不是真正的一个科学的追求,而是为了显示‘我是一个科学家’。他需要通过一些外部的认可对自己能够有一个交代,甚至对周围的环境,包括对他的单位有一个交代。

但是呢,国内外科学家对诺奖没有那么在乎,大家都说,哎,你得个奖很好,不得也没关系的。这个环境啊,评价标准过于单一。

比如,中国作家麦家称,我们不要太在乎诺贝尔文学奖,中国作家很少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并不是说中国的文学作品不好。相反,我们能看到,近些年中国的文学作品丰富多彩,中国的优秀作家层出不穷。但任何奖项都会带有感情甚至政治色彩,诺贝尔文学奖它是以西方的价值观为评判标准的。

在国外,谁都不太知道谁是院士,走到哪跟大家一样坐在一起,也不会有什么主席台,也不会有前面的位置,甭管你是谁,哪怕你是诺贝尔奖得主,大家知道你是,出场的时候也没有人会介绍,就是一个科学家,大家都平等...

不过,“我们现在的科研人员,整天想着当‘官’,拿‘帽子’,而不是静下心来好好做研究。”

当下科研界,“帽子”满天飞。从“青年千人”到“长江学者”,从“杰出青年”到“院士”,各种人才头衔构成了一个等级森严的“帽子体系”。这些本为激励科研人员而设立的荣誉,在实践中却逐渐演变为资源配置的核心指标。有统计显示,拥有“帽子”的科研人员获取的经费支持往往是普通科研人员的数倍甚至数十倍。这种资源分配的严重倾斜,导致大量科研人员将精力从实验室转向“帽子”争夺战。

在头衔文化的侵蚀下,科研生态出现严重扭曲。年轻科研人员不再讨论科学问题的精妙与深度,而是精心计算每一步职业跃迁需要满足的“帽子”条件。

一位刚回国的青年学者坦言:“我导师直接告诉我,头三年最重要的不是做出突破性成果,而是拿下‘青年拔尖’人才称号,否则后续发展举步维艰。”这种“头衔优先,科研靠后”的价值观正在大面积蔓延。

更为严峻的是,头衔与资源的强绑定催生了学术界的“马太效应”。一旦戴上某顶“帽子”,项目、经费、团队便接踵而至,而那些没有头衔的科研人员即便有卓越想法也难以获得支持。某高校教师透露,该校内部项目评审中,“是否有人才帽子”已成为潜在打分项。这种以头衔论英雄的评估机制,正在扼杀科学探索应有的多样性与包容性。

王贻芳院士指出,这种异化现象的背后是科研评价体系的简化和僵化。当学术机构将人才头衔数量作为彰显自身实力的“硬指标”,当管理部门将“帽子”数量与资源分配直接挂钩,科研的本质便被功利主义所裹挟。科学探索本应是自由、多元、充满不确定性的智力冒险,却被简化为一场对头衔的功利性追逐。

要打破这一困境,必须重塑科研价值观,让学术回归学术,让帽子放下帽子。一方面,需要改革评价机制,建立以实际贡献为导向的多元评价体系,弱化头衔在资源分配中的权重。另一方面,科研人员自身也需要内省,铭记真正的学术尊严来自对知识边界的突破,而非头衔的光环。

在追求真理的科学道路上,头衔应当成为科研贡献的自然延伸,而非功利追逐的目标。当更多科研人员能够静心于实验室而非奔波于各类评审会场,当学术机构能够因突破性发现而非“帽子”数量而自豪,我们的科研生态才能真正健康起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解放军3次进台海,高市早苗摊牌:台海若出事,日本第一个动武?

解放军3次进台海,高市早苗摊牌:台海若出事,日本第一个动武?

时时有聊
2025-11-09 14:35:29
陈道明想不到,70岁时竟遭徒弟秦雯背后插刀,录音内容震碎三观!

陈道明想不到,70岁时竟遭徒弟秦雯背后插刀,录音内容震碎三观!

诗意世界
2025-11-09 10:50:27
王暖暖曝婆婆称与儿子俞晓冬是“夫妻关系”:挺疯的是不是?我当时也很震惊

王暖暖曝婆婆称与儿子俞晓冬是“夫妻关系”:挺疯的是不是?我当时也很震惊

观威海
2025-09-28 12:35:27
女子确诊糖尿病,天天吃白菜,3个月后去复诊,院士:你干了啥?

女子确诊糖尿病,天天吃白菜,3个月后去复诊,院士:你干了啥?

小舟谈历史
2025-10-14 15:33:27
美政府“停摆”持续:两天2000多航班取消,上万航班延误,乘客怒了

美政府“停摆”持续:两天2000多航班取消,上万航班延误,乘客怒了

红星新闻
2025-11-09 13:50:18
医生发现:每天吃鸡蛋的人,肝硬化风险要比不吃鸡蛋的人更高?

医生发现:每天吃鸡蛋的人,肝硬化风险要比不吃鸡蛋的人更高?

好贤观史记
2025-10-13 10:26:14
深度 | 【锂电+储能】产业链最核心的 10 家上市公司

深度 | 【锂电+储能】产业链最核心的 10 家上市公司

飞跑的鹿
2025-11-09 20:38:18
女性白天和情人发生关系,晚上和老公同房有怎样的感受呢?

女性白天和情人发生关系,晚上和老公同房有怎样的感受呢?

思絮
2025-10-24 10:42:12
今年流行的驼色大衣穿搭,教你提升时尚感!

今年流行的驼色大衣穿搭,教你提升时尚感!

小巍解说
2025-11-09 23:39:24
泥鳅钓鱼的危害有多大?为啥被各地勒令禁止?真能钓空一整条河吗

泥鳅钓鱼的危害有多大?为啥被各地勒令禁止?真能钓空一整条河吗

向航说
2025-11-04 00:35:03
惨烈! 深夜连开300多枪 行刑式毁灭 哭声一片 "他们杀光她的孩子"

惨烈! 深夜连开300多枪 行刑式毁灭 哭声一片 "他们杀光她的孩子"

华人星光
2025-11-09 12:37:01
3-1,22岁切尔西旧将发威:助英超第19掀翻利兹联,终结9轮不胜

3-1,22岁切尔西旧将发威:助英超第19掀翻利兹联,终结9轮不胜

侧身凌空斩
2025-11-10 00:02:59
抗美援朝时,彭德怀曾怒扇金日成耳光,到底咋回事?是真的吗?

抗美援朝时,彭德怀曾怒扇金日成耳光,到底咋回事?是真的吗?

阿胡
2024-01-31 12:20:28
张家界荒野求生赛30天:100名选手仅剩1名女选手,瘦得判若两人,直言“最想吃各种肉”

张家界荒野求生赛30天:100名选手仅剩1名女选手,瘦得判若两人,直言“最想吃各种肉”

现代快报
2025-11-07 23:42:07
被啃老!40岁魔笛快燃尽了:11轮全首发+9次踢满全场 意甲太悲哀

被啃老!40岁魔笛快燃尽了:11轮全首发+9次踢满全场 意甲太悲哀

风过乡
2025-11-09 08:36:06
场下朋友!胡明轩和徐杰赛后请客吃宵夜 球迷调侃安排的明明白白

场下朋友!胡明轩和徐杰赛后请客吃宵夜 球迷调侃安排的明明白白

胖子喷球
2025-11-09 10:18:43
三星杯首轮,韩方5:2大胜,中国8人进入16强,即将大翻身

三星杯首轮,韩方5:2大胜,中国8人进入16强,即将大翻身

月满大江流
2025-11-09 20:37:56
上海高校手表失窃后续:当事人已办理退学,盗窃者身份曝光不寻常

上海高校手表失窃后续:当事人已办理退学,盗窃者身份曝光不寻常

前沿天地
2025-11-09 09:23:20
害死吴石的谷正文,晚年性情大变?1990年他扬言:杀李登辉很容易

害死吴石的谷正文,晚年性情大变?1990年他扬言:杀李登辉很容易

文史达观
2025-11-05 17:36:09
祝贺!福建这些医院通过国家级认证

祝贺!福建这些医院通过国家级认证

福建卫生报
2025-11-09 19:19:31
2025-11-10 03:23:00
霹雳炮 incentive-icons
霹雳炮
霹雳炮
3765文章数 990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科技要闻

黄仁勋亲赴台积电“讨要更多芯片”

头条要闻

陕西男子打晕妻子误以为已死 将人扔下土崖致其死亡

头条要闻

陕西男子打晕妻子误以为已死 将人扔下土崖致其死亡

体育要闻

他只想默默地拿走最后一亿美元

娱乐要闻

《繁花》事件影响:唐嫣工作被取消

财经要闻

10月CPI同比涨0.2% PPI同比下降2.1%

汽车要闻

钛7月销破2万 霜雾灰与青峦翠配色正式开启交付

态度原创

家居
本地
时尚
艺术
手机

家居要闻

现代自由 功能美学居所

本地新闻

这届干饭人,已经把博物馆吃成了食堂

伊姐周六热推:电视剧《四喜》;电视剧《唐朝诡事录之长安》......

艺术要闻

探索风情万种的高级美,优雅与野性并存!

手机要闻

曝直板iPhone手机屏下摄像头规划2027年上线,预计采用3D屏下人脸识别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