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馥莉辞职时,肯定没想到,自己亲手推开的门,还得亲自回来关上。
一个月多一点的时间,她从娃哈哈的掌舵人,变成了另起炉灶的“娃小宗”女老板,绕了一圈,却又重新抱回了“娃哈哈”。
10月23日,宏胜集团内部发出通知:2026年继续使用娃哈哈品牌。
这意味着,“娃小宗”这个新品牌,仅存在了41天。
风声暂缓,但暗涌未停。
![]()
01
宗馥莉的接班,是从一场“清理旧账”开始的。
她一上任,就大刀阔斧。
老高管退场,部门合并,销售团队重整。三十年没动过的“联销体”模式,被她直接推翻。
过去,娃哈哈靠“联销体”起家。经销商交保证金拿货,自己铺货卖货,品牌方只需收款数钱。
这种做法在九十年代堪称经典,宗庆后靠它打下了500亿营收的江山。
可农夫山泉靠东方树叶起飞,元气森林靠电解质水突围。
娃哈哈还在卖老三样——纯净水、AD钙奶、营养快线。
宗馥莉想变。她要直营业务员,要砍掉小经销商,要学习农夫那一套更紧的渠道管理。
这不是微调,是掀桌。
她像拿着手术刀的医生,却忘了病人还在流血。
经销商懵了。几十年的合作说散就散,新规则层出不穷。
有人停货观望,有人干脆撤资。娃哈哈的销量,从春天开始一路下滑。
![]()
02
改革之外,更深的战场,在股权和品牌。
宗庆后当年留下的股权结构,复杂得像一道算不清的账:杭州上城区国资委占46%,宗家29.4%,员工24.6%。
宗庆后在世时凭一己威望平衡各方;可他走后,平衡失了。
宗馥莉要把权彻底抓回来。
她让娃哈哈的员工改签合同到自己掌控的宏胜集团,取消干股分红;她还计划把“娃哈哈”商标,从集团转移到自己名下公司。
国资方发现后,直接阻止,甚至指责她“利用职务便利输送利益”。
这场隐形的权力拉锯,终于撕破脸。
于是,她退而求其次,注册了“娃小宗”。
要做自己的品牌,要彻底摆脱束缚。
可市场很现实。经销商不认,消费者不买。
没有娃哈哈这仨字,再大的格局也是空的。
41天后,她低头回归,重新启用“娃哈哈”。
表面看是“品牌延续”,其实是妥协。
毕竟,企业不先活下去,谈理想没意义。
![]()
03
父亲和女儿的风格,完全是两种世界。
宗庆后讲情分,懂人心。
他总带着个小本子,谁有困难就记下来,经销商信他,员工敬他。
靠人心,他稳住了江山。
宗馥莉信制度,讲规则。
她接受西式教育,不发深夜消息,不谈私人情感。事情来,就要有结果。
这本是现代企业的标准,却不适合娃哈哈。
老员工觉得她太冷,经销商觉得她太快。
她改革的每一步,都踩在别人的利益上。
当年集团内部发公告:所有文件得宗庆后签字才算数。
她气到飞去日本一个月,娃哈哈的事一概不管。
现在轮到她执掌,也用同样的硬。
可这份“快刀”风格,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得住。
![]()
04
去年,宗庆后去世。全国一片怀念,娃哈哈的产品被抢购一空。
短暂的情怀消费,让营收暴涨。
宗馥莉看到了希望,于是加码考核。
她要求经销商每月都要同比增长,完不成就罚款、关户。
销售经理要跑遍终端,一天拜访一百多家店。
收入骤降,团队士气全无。
有人笑称:“她想用马拉松的耐力跑百米冲刺。”
结果很快显现。
AD钙奶销量暴跌,纯净水份额下滑,经销商陆续撤退。
员工开始维权,宏胜大楼被围堵。
她在办公室里看着骚动的人群,神情平静,却没人知道她心里多乱。
当品牌与人心双双松动,最硬的改革也只能停下。
41天后,她放下了“娃小宗”。
重新启用娃哈哈,重新谈合作,重新修补裂缝。
有人说她妥协,也有人说她终于醒了。
![]()
宗馥莉想要的,是现代化;可娃哈哈的灵魂,还停在宗庆后的年代。
她想靠制度取代情感,可生意靠的是人。
改革不是错,错在太急;理想不是梦,梦要有人托着走。
真正的领导,不是推翻过去,而是让旧的力量为新的目标服务。
宗馥莉或许还会跌倒,但娃哈哈的故事,远没结束。
“守得住初心,改得了未来。”
这,才是宗馥莉必须学会的第二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