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云南频道
当前正值云南宁洱旱稻成熟的关键时期,为准确掌握全县2025年旱地优质稻实际产量、科学评估全年粮食生产形势,宁洱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组织专业测产团队,深入全县各乡镇旱稻种植区,全面开展实收测产工作,为后续粮食收储、政策制定和农业产业布局提供可靠数据支撑。
在宁洱镇温泉村老许寨村民小组的连片旱稻田中,测产专家组实地查看旱稻长势,综合评估示范片与推广片的田间表现,并依据“好、中、差”三类产量水平,各随机选取不少于1亩的田块进行实收测产。专家组还围绕品种适应性、丰产性、抗病性及稻米品质等关键指标开展综合研判,确保测产结果真实准确、客观公正。
![]()
收割稻谷。周维艳摄
旱地优质稻具有无需持续灌溉的突出优势,尤其适合宁洱山区、半山区的旱作环境。与传统水稻相比,旱稻不仅能节约60%的灌溉用水,还可降低40%的人工成本,成功将过去“靠天吃饭”的旱地转变为稳定产出的高产田,推广价值显著,已成为推动山区农业提质增效、促进农户增收的重要途径。
据统计,今年宁洱县共种植旱地优质稻7716亩,覆盖9个乡镇68个村委会1641户农户,其中县级示范样板2000亩、推广面积5716亩,完成市级下达任务的100.2%,推广成效明显。
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全程技术护航。为保障旱稻“种得好、产得高”,普洱市、县两级农业科研与推广部门紧密协作,从品种筛选到田间管理各环节均提供专业指导。全县累计发放技术手册2500份,开展技术培训80场,培训农户2568人次;农技人员还在关键农时深入一线,面对面指导农户落实水肥管理、杂草防除和病虫害防控措施,既为旱稻健康生长清除障碍,也助力农户掌握科学种植技能。
“今年普洱市共推广旱地优质稻15.16万亩,我们统筹做好全生育期技术指导,并重点推进抽测产工作。”普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李晓花表示,“宁洱镇温泉村的示范田为首次种植,从前期观察看,田间表现突出,杂草和病虫害防控到位。下一步,各县将对核心样板田统一抽测,为扩大示范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
饱满的稻穗。张亚摄
目前,宁洱县旱稻最高亩产已突破600公斤,这不仅意味着产量的跃升,更标志着当地山区农业发展方式的深刻转变——从“看天吃饭”走向“科技兴农”,从传统水稻种植转向节水高效的旱稻模式,每一步调整都更加契合宁洱的自然条件和农户需求。
下一步,宁洱县将继续优化旱稻品种结构,深化“科研+推广+农户”协同机制,将高产经验转化为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准化种植方案,让更多山区旱地变成“丰收田”,为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赋能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的“稻”力量。(张亚、周维艳、罗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