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赵苑旨)“追求健康是好事,但千万别把‘勇敢’用错了地方,盲目跟风那些没有科学依据的养生方法,很可能是在伤害自己。”
如今,在社交平台上,各类“接地气”的养生视频层出不穷,真的靠谱吗?10月25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老年医学科副主任赵晓红一句话就跟记者道出了当下不少老年人容易陷入的“养生误区”。
近日,浙大一院就接诊了一位因“拍头养生”而入院的75岁老人叶大爷。在家人眼中,他一直是个生活规律、坚持锻炼的“养生达人”,身体硬朗,丝毫不显老态。可就在今年夏天,叶大爷突然感觉右侧手脚使不上力,走路也不稳当。起初他以为是年纪大了,并没在意,直到症状持续加重,才在家人的劝说下来到医院就诊。
![]()
热门视频截图
经过头颅CT等一系列检查后,发现叶大爷的左侧大脑内有一大片硬膜下血肿,脑中线已被压得偏移,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赵晓红在排查常见病因时,发现他既无头部外伤史,也不酗酒、不吃抗凝药,更没有高血压或癫痫病史。“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出血?” 赵晓红一时犯了难。
直到一次查房时,叶大爷自豪地向赵晓红分享着自己的养生秘诀,“我每天坚持拍头200下,上午150下,下午50下,手机里说这样能通血管、醒脑健身。”正是这几句无心之语,让专家找到了病因。
“慢性硬膜下血肿多发生在头部受伤后3周以上,尤其常见于老年人。” 浙大一医老年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周文静解释道,随着年龄增长,大脑会逐渐萎缩,颅骨和大脑之间的空隙变宽,血管被拉得又紧又脆。“即便只是用手掌轻轻拍打,持续的震动也可能一点点撕裂脆弱的小血管,血液慢慢渗出、积聚,最终形成血肿,压迫大脑。”
明确诊断后,老年医学科联合神经外科、麻醉科组成专家团队为叶大爷实施了“颅内血肿清除术”,清除了压迫大脑的血肿。如今,术后他恢复良好,右侧手脚逐渐有力,走路也稳当了很多。回想起那段拍头“养生”的日子,他后悔不已跟周文静表示,“我就是太相信手机里说的了,哪知道会拍出这么大的问题……”
赵晓红提醒,老年人如果遭遇头部外伤,哪怕是轻微碰撞,也应高度重视、密切观察。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症状可能在受伤后几周甚至几个月才逐渐出现,初期可能仅表现为轻微头痛、反应变慢等,容易被误认为是正常衰老或阿尔茨海默病。很多患者直到出现肢体无力等明显症状时才就诊,往往病情已加重,治疗难度也更大。
“真正的养生,从来不是‘跟风瞎练’,而是在医生指导下,做到合理膳食、适度运动、作息规律、心情愉悦。”赵晓红呼吁老年人在面对网络上形形色色的“养生秘诀”时,一定要擦亮眼睛。拍头、撞树、吊脖子等行为,既无科学依据,又隐藏着巨大风险,轻则伤筋动骨,重则危及生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