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文化中,不同的数字都承载着独特的内涵,古人将数字以阴阳来区分,以2,4,6,8,10为阴,1,3,5,7,9则属阳。在《易经》中又记载“阳爻为九”,且将九视为极数。而每年的九月初九则是非常难得的日子,其月份为九,且日期也为九,为二九重合,又是极阳的数字,也就有了“重阳”的名字。
![]()
其实早在上古时期,便已经开始出现了重阳节,据说其为元帝得道的日子。而关于重阳节的起源,民间还有不同的版本,所以也有说其是从古代祭祀大火演变而来的。这些说法都使得重阳节极富传统内涵。在不断发展演变中,其又被人们赋予了孝敬老人的内容。因为“九”正代表着“长久长寿”之意,所以现代人会借着这个日子,来彰显孝文化,表达对老人的敬意与祝福。
![]()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节日,在重阳节期间流行着很多的习俗,最为重要的便是赏菊,登高祈福,祭祖,庆祝丰收,插茱萸等,这些内容让重阳节充满了仪式感,同时每一项习俗的背后都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比如登高,其与当下的气候以及古人们崇拜山岳有关。此时登高也称“辞青”,因为当下已是暮秋时节,大地之间的青色越来越少了,而这一内容正是与阳春三月的“踏青”是相互呼应的,这也体现了古代习俗之间的连贯性。
![]()
俗话说“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这是《诗经》中的句子,意思是从七月开始,大火星逐渐往西“流”(落),届时天气渐渐转凉,而到了九月时便已经落下,天气变为寒冷,便要准备过冬的棉衣了。而重阳节作为九月里的一个重要节气,其通常出现在霜降交节前后,有着时间节点的意义。此时天气已经有了明显的寒意,临近立冬,人们往往会在此时通过观察天气情况来预判冬日的冷暖。俗话说“早重阳,暖烘烘;晚重阳,冻死牛”,这一点便是人们根据重阳节到来的早晚来判断冬日的气候。下面就来看看吧~
![]()
由于我国民间同时使用农历与公历两种方式来体现日期,而在两种历法中都有一些重要的节日,而公历与农历的制定依据不同,又处于变化之中,一直有着时间差。所以对于节日而言,也就有了早晚之说。比如重阳节,其在农历中为固定的,即九月的第九天。不过公历中的日期就不同了,一般来说,其出现在公历的上旬或中旬,比如2022年是在10月4号,2024年是在10月11号,而今年则赶到了10月23号,这样的情况较往年晚了很多,也就属于晚重阳。
此外还有一种说法是看其与霜降交节的先后,在霜降前为早,在交节之后则为晚,而今年是在霜降交节以后,也属于晚重阳的范畴。
![]()
结合民谚“晚重阳,冻死牛”,根据老祖宗的经验来看,如果重阳来得比较晚,那么此时秋已深,冷空气活动越来越频繁,天气会很冷。所以人们便以“冻死牛”的夸张说法来形容。而且这样的情况,也代表着冬天会比较冷。相应的谚语还有“重阳霜降后,大雪邋遢年”,也可以看出,如果重阳比较晚的话,那么冬天的降雪会比较频繁,过年时雨雪天气的概率也比较大,那么这样的气候自然也就会很冷。
![]()
从以上民谚来看,今年重阳节来得比较晚,那么冬天大概率会比较冷。当然气候的变化是瞬息万变的,而且今夕不同往日,所以在参考古老的智慧同时,也要随时关注天气变化以及气象预报,灵活调整,才能更好地适应环境。
本文系小茉莉美食记原创,拍图码字不易,严禁不良自媒体抄袭、搬运。欢迎大家点赞,收藏和转发!感谢您的支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