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国庆,天安门广场上除了那幅熟悉的巨幅画像外,还有一位总是“坐镇”的人物,就是孙中山。
他的像和毛泽东的像遥遥相对,不管你是走进中山陵,还是去台湾的中山堂,都会看到他的身影。
奇怪的是,这么多年过去了,不管哪方政治立场多么不同,大家却都对孙中山点头认同。
这就让人好奇了:他到底做了什么,能让两岸集体“服气”?
![]()
梦想破灭后,他动了真格的
孙中山年轻的时候,其实想得很“温和”。
一开始,他并不打算推翻什么朝廷,还写了一封长信,劝李鸿章改革,说清朝再不动手就晚了。结果那封信石沉大海,连个回信都没捞着。
![]()
李鸿章
再加上甲午战争一败涂地,孙中山心里彻底凉了,改良这条路看来是走不通了。
![]()
于是他想出了另一条路:干脆重启系统。1894年,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打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不绕弯子,直接讲革命。
![]()
兴中会
后来他又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这套理论不光成了之后辛亥革命的“说明书”,也成了中国近代政治的底层逻辑。
![]()
当年清末维新派还在吵着立宪、保皇,孙中山已经在想办法干脆革旧立新,建立“合众政府”了。
别看这思路现在听起来不稀奇,放在当时,那可是敢想敢干,走在最前头。
这份“走到哪讲到哪”的思想启蒙,也正是他后来成为国共两党都认同的重要基础。
不光是因为他说得多,更因为他说得早、说得准,而且一步步为这套理念去做事。
![]()
起义不止,失败再多也没停手,他是真把命豁出去了
别看今天说起辛亥革命,觉得是水到渠成的自然结果,其实当年根本不是那么回事。革命这件事,最开始那是真不容易,尤其是孙中山手里的资源,真的是少得可怜。
从1895年广州起义开始,到1911年武昌起义成功,他一共发动了十次起义。每次都拼尽全力,有人牺牲,有人坐牢,他自己也四处逃亡,但就是没停过。
最让人动容的是,他不是只喊口号,而是一次又一次亲自上阵。
![]()
广州起义失败,他被通缉;后来在伦敦还被清政府秘密拘押,差点没命;可一脱险,他又折返回来继续搞革命。
他身边牺牲的人不在少数,像陆皓东,设计青天白日旗的那位,年轻轻就为革命牺牲了。
还有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个个是抱着必死之心上的战场。
而最关键的是,这些血与火的代价,最终换来了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制度,亚洲第一个共和国就这么被他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拼出来了。
![]()
辛亥之后,他也没急着称帝称王,而是推动制定《临时约法》,搞三权分立,还提出“剪辫通令”,破除旧习俗。
他是真把国家当国家来建,不是把政权当私产在玩。
搭建合作桥梁,留下制度蓝图
到了晚年,孙中山做的事,已经超出了一般政治家的范畴。
他不光忙着搞革命,还在想怎么把国家真正建设起来。他知道光靠武力不够,要搞实业,要搞教育,要搞制度。
他提出的《建国大纲》里,早早就设想了三峡大坝、东方大港这些项目,几十年后才逐步实现。
更绝的是,他还主张“联俄联共扶助农工”。说白了,就是不讲门户之见,咱们一起干事。
![]()
是1924年推动国共合作,中共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还成立了黄埔军校。
不论是周恩来、林彪,还是后来在抗战中大显身手的将领,不少人都是从这里走出来的。
他不是一个固执己见的人,而是个讲务实的人。他知道,要让国家强大,不能靠一家独大,而是要靠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干。
他也从不吝啬于把权力让出去,只要方向对,谁来带队他都支持。
这份胸怀,不光感动了一时的国共两党,更成为后来两岸都愿意纪念他的原因。
![]()
他不是哪个党的象征,而是整个民族追求独立与进步的代表。
正因如此,1940年国民政府追尊他为“国父”;1956年新中国正式评价他为“伟大的革命先行者”。这不是表面文章,而是对他历史贡献和人格力量的真正认可。
精神遗产跨越海峡,他留下的,不只是历史
今天我们走进中山陵,或者看到天安门广场上的画像,可能只是觉得这是历史的一部分。但其实,它远不止是纪念。
孙中山的形象,早已成为一种跨越地域、跨越党派的精神象征。
![]()
大陆这边,每年国庆都会在天安门广场挂出他的画像;台湾那边,中山纪念馆、中山堂也从不冷清。
不管是哪个阵营,都没有把他当作“对方的人”,而是共同承认的历史人物。这种现象,在全球范围内也不多见。
全球有七十多个国家设有孙中山纪念设施,大陆光是纪念机构就有八十多家。
联合国还专门为他发行了纪念邮票,肯定他“天下为公”的理念对人类文明作出的贡献。这种级别的认可,说明了他不仅是中国的历史人物,更是世界范围内被尊重的思想先驱。
国家领导人也多次在不同场合提到孙中山的历史地位,总书记曾说,孙中山先生振兴中华的夙愿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一带一路的发展设想也与他的《实业计划》遥相呼应。
![]()
台湾方面,马英九曾表示,中山精神是两岸的共同资产。
在2016年那次标志性的会晤中,孙中山画像就作为背景悬挂在现场。
这些不是偶然,而是说明了一件事:他留下的,不只是一个革命成果,而是一种可以穿越时间与分歧的共同价值。
孙中山的厉害,不在于他权力有多大,而在于他想得比别人早、走得比别人远、干得比别人实。
![]()
他不是完人,但他是真心为这个国家操心过、拼过、付出过。他的思想和行动,把一群人团结在一起,把一段历史推向前方。
也正因为如此,他才能成为两岸三地都认同的那个人。
不是因为他没有争议,而是因为他留下的,是国家共同的方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