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祭出的稀土出口管制新规,可以说直接反击到了美国的“大动脉”上,近段时间美国总统特朗普及其内阁官员,不断有意无意的释放对话谈判信号,希望通过一些筹码换取中国放松或延期落地稀土出口管制新规。
![]()
尽管美国拿出的筹码并不具备多大的优势,但总体上来看中国的稀土出口管制新规效果奇好,迫使美国不得不寻求对话解决问题,这为我们解决中美之间的问题提供了巨大优势。
然而相比之下欧盟多少就有点头铁了,根据彭博社的报道,当地时间周四布鲁塞尔举行的欧盟领导人峰会上,法国总统马克龙威胁对中国启动“核选项”。
![]()
这位一向以务实著称的法国领导人,面对中国稀土出口管制新规,竟主张动用欧盟贸易政策中的“终极武器”——《反胁迫工具法案》(ACI),宣称“若无法达成解决方案,应考虑所有可用选项”。
然而就在他话音刚落,德国代表团的官员便私下警告,这种冒险举动可能让德国汽车产业遭受数十亿欧元的损失,经济反噬风险不容忽视。
![]()
要理解这场争端的本质,首先得看清中国稀土管制新规的真实面目。与马克龙渲染的“贸易胁迫”截然不同,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10月22日的例行记者会上早已明确表态,中方有关措施完全是基于国家安全和国际惯例作出的合理安排,并未针对任何特定国家或地区。
事实上,稀土作为制造芯片、新能源汽车、军工产品等关键领域的战略资源,其出口管制在国际社会早有先例。
![]()
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曾出台类似政策,为何到了中国这里就成了“胁迫”?更关键的是,中国的管制措施并非一刀切,而是保留了正常贸易渠道。
就在马克龙发出威胁的前一天,欧盟委员会贸易委员谢夫乔维奇已证实,中欧双方已同意在布鲁塞尔举行紧急会谈,这本身就说明对话的大门始终敞开,所谓“胁迫”之说根本站不住脚。
![]()
反观欧盟的反应,却呈现出耐人寻味的双重标准。《反胁迫工具法案》自2023年底生效以来,号称是欧盟应对贸易不公的“核选项”,但这个被马克龙寄予厚望的工具,在面对真正损害欧盟利益的美国贸易政策时,却始终束之高阁。
2025年4月,美国对欧盟钢铝产品加征关税,直接导致欧盟相关产业损失超过210亿欧元。
当时欧盟虽然投票通过了对美25%的关税反制措施,涉及大豆、家禽等众多产品,但对于是否动用《反胁迫工具法案》却始终讳莫如深。
更值得玩味的是,同年5月,欧盟针对美国汽车关税准备的反制清单涉及950亿欧元产品,最终也只是选择向世贸组织提起诉讼,而非启用这个“终极武器”。
![]()
这种鲜明对比足以说明,欧盟所谓的“反胁迫”,本质上是选择性使用的政治工具,当面对实力更强的美国时选择妥协,却对遵守国际规则的中国摆出强硬姿态,这种双重标准难免让人质疑其政策的公正性。
马克龙的提议在欧盟内部也遭遇了巨大阻力。根据彭博社援引匿名消息人士的报道,德国虽然表面上支持讨论应对措施,但内心充满矛盾。
德国经济研究所的最新报告显示,德国汽车产业对中国稀土加工产品的依赖度高达92%,如果欧盟贸然启用《反胁迫工具法案》,中国极有可能采取反制措施,这将导致德国汽车制造成本激增,预计30万个就业岗位将受到直接威胁。
![]()
除了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南欧国家也对贸易战持谨慎态度,这些国家的奢侈品、农产品出口高度依赖中国市场,不愿因稀土争端影响整体经贸关系。
就连欧盟委员会内部也存在分歧,贸易委员谢夫乔维奇多次强调“对话优先”,认为动用“核选项”应是“最后手段”。
这种内部分裂使得马克龙的强硬主张很难真正落地,毕竟在全球化深度融合的今天,欧盟与中国的经济利益早已密不可分。
![]()
从法律层面看,欧盟若贸然启用《反胁迫工具法案》,还将面临违反世贸组织规则的风险。根据WTO《保障措施协定》,成员国采取贸易限制措施必须基于客观事实和科学依据,且不得具有歧视性。
中国的稀土出口管制完全符合国家安全例外条款,这在国际经济法中有着明确的适用先例。
而欧盟的《反胁迫工具法案》本身就存在单边主义倾向,其认定“胁迫行为”的标准模糊,容易沦为政治操弄的工具。
![]()
此前美国曾多次利用类似单边制裁手段,遭到国际社会广泛批评,如今欧盟若重蹈覆辙,不仅会损害自身作为多边贸易体系维护者的形象,还可能引发连锁反应,破坏全球供应链的稳定。
马克龙的“核选项”威胁,本质上反映了欧盟在战略自主与现实利益之间的摇摆。
近年来,欧盟一直试图在中美之间寻求平衡,既想摆脱对美国的依赖,又不愿与中国彻底交恶。
![]()
中国稀土出口管制新规恰好击中了欧盟的战略痛点,在绿色转型和数字经济的关键时期,稀土作为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其供应链安全直接关系到欧盟的产业竞争力。
但欧盟的错误在于,将正常的贸易管理措施曲解为“胁迫”,试图通过威胁手段迫使中国让步,而非通过平等对话解决分歧。这种思维定式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加剧双方的对立。
事实上,中美之间的互动已经为欧盟提供了借鉴。面对中国的稀土管制,美国特朗普政府虽然最初态度强硬,但很快便释放出对话信号,意识到对抗只会两败俱伤。
![]()
相比之下,欧盟的“头铁”显得有些不合时宜。正如中国外交部所强调的,中欧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欧盟若真想解决稀土供应问题,更应该做的是加强与中国的技术合作,共同构建稳定的供应链体系,而不是动辄挥舞制裁大棒。目前中欧已同意举行紧急会谈,这为双方通过协商解决分歧提供了契机。
如果欧盟能够摒弃零和思维,拿出诚意与中国开展建设性对话,不仅能确保稀土供应的稳定,还能为双方在更多领域的合作创造良好条件。
在全球化时代,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够独善其身,唯有坚持多边主义,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才是应对全球挑战的正确选择。对于欧盟而言,放下“核选项”的威胁,坐下来与中国好好谈谈,才是最符合其根本利益的理性选择。
参考资料:
马克龙急得跳脚:真没招,欧盟就对中国启动“核选项”——观察者网
![]()
欧盟和中国官员已同意在布鲁塞尔就稀土问题举行紧急会谈,外交部回应——环球网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