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前夕,10月25日的早晨,阳光透过微微的秋风,洒在托福养老院的院子里。红艳教育心灵同频对话室与衡水好人网的志愿者们带着大大小小的包裹走进院子——面粉、大米、鸡蛋、各种食品,还有一颗颗准备传递温暖的心。 志愿者中既有成年人,也有活泼可爱的孩子们。老人们坐在长椅上,看着突然热闹起来的院子,眼角漾开了笑意。
![]()
![]()
往常安静的托福养老院在这个即将到来的重阳节的上午一下子热闹起来。志愿者们分工合作,默契有序。厨房里,几位志愿者已经开始和面、调馅,准备为老人们包一顿美味的饺子。“多放点蔬菜,老人们吃清淡些更健康。”一位有经验的志愿者轻声提醒着。孩子们也没闲着,在一旁小心翼翼地剥着鸡蛋,准备用来做饺子馅。 活动组织者红艳教育心灵同频对话室的负责人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互动,让‘小老人’和‘老老人’之间有更多交流与陪伴。”此刻,厨房里弥漫着食物的香气和欢声笑语,养老院仿佛一个大家庭团聚的场所。
![]()
![]()
![]()
与此同时,房间内,另一批志愿者正坐在老人们身边,拉着他们的手,倾听那些沉淀了岁月沧桑的故事。一位小朋友坐在满头银发的李奶奶身旁,专注地听她讲述年轻时的经历。李奶奶眼里闪烁着光芒,仿佛回到了青春岁月。孩子天真的提问让李奶奶不时开怀大笑。“倾听是最好的陪伴。”一位志愿者感慨道。这些老人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帮助,更是精神上的陪伴和关怀。倾听让老人感受到被重视、被尊重,这种情感交流远比物质帮助更为珍贵。
![]()
![]()
活动渐入高潮,多才多艺的志愿者们开始为老人们表演精心准备的节目。合唱、诗朗诵,每一个节目都赢得了老人们热烈的掌声。演唱结束后,她拉着志愿者的手,用略带沙哑的声音说:“孩子,你唱得真好。让我想起了我年轻的时候,也在文艺队里唱过歌呢。” 她轻轻哼唱起一段早已被岁月尘封的旋律,虽然音准已不如当年,但那神情却仿佛回到了少女时代。此刻,年龄的差距消失了,音乐成为了连接不同世代心灵的桥梁。 一老一小,一递一接,温暖在掌心间无声流淌。
![]()
厨房里,饺子已经下锅,蒸腾的热气氤氲在空气中,带着家的味道。志愿者们小心地将饺子盛入碗中,端到老人们面前。“这饺子真香,和自己家里包的一样。”一位老人品尝后由衷地赞叹,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饺子馅料搭配得当,口味适中,正适合老年人的饮食习惯。 包饺子的过程不仅是为了准备一餐饭,更是一种象征团圆的仪式。当老人们吃下热腾腾的饺子,他们感受到的不仅是食物的美味,更是被关怀的温暖。重阳节的饺子,包裹着志愿者们满满的爱与祝福。
活动中,孩子们的表现尤为引人注目。他们或许动作不够娴熟,但真诚的态度却格外动人。有的孩子小心翼翼地给老人捶背,有的孩子认真地为老人整理房间。“孝敬老人我觉得要从自己做起,在家里要尊敬长辈,在外面要善待老人。”一位参与活动的学生志愿者道出了自己的感悟。这种体验式的教育,比任何说教都更能培养孩子们的孝心与爱心。 一位志愿者家长看着自己的孩子与老人互动,欣慰地说:“这样的活动让孩子们真正理解了什么是尊老敬老,这将在他们心中种下美德的种子。” 活动结束时,志愿者们将带来的面粉、大米、鸡蛋等食品交给养老院工作人员。老人们紧紧握着志愿者们的手,连声道谢,眼中闪烁着不舍的泪光。 “有空常来玩。”一位老人依依不舍地说。简单的告别语,道出了老人们内心最真实的渴望——陪伴。
![]()
![]()
![]()
![]()
回程的路上,志愿者们默契地沉默着,似乎都在回味刚才的经历。一位志愿者感慨道:“我们的到来,就像一缕阳光,照进了老人们略显寂寞的日常生活。” 这个周六,志愿者们也没有与家人团聚,但他们觉得格外有意义。“敬老”不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具体的行动——是包进饺子里的心意,是倾听时的专注,是歌声中的回忆,是离别时不舍的拥抱。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