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出去的份子钱还能 “原路返回”?而且连本带 “情” 一起还?
杭州关女士的一则举动,让全网年轻人集体破防:结婚十周年当天,她给当年随了 1200 元礼金的好友转去 1299 元,附言 “情谊不分高低,不用礼金绑定”。
![]()
要知道,现在年轻人晚婚、不婚成趋势,多少人随出去的礼金成了 “沉没成本”,关女士这波 “反向操作”,是真性情还是多此一举?
2015 年关女士结婚时,好友刚毕业不久,月薪才 3000 多,却咬牙凑了 1200 元礼金。
![]()
这份 “打肿脸充胖子” 的心意,关女士记了整整十年,如今关女士事业稳定,可好友一心搞事业迟迟没结婚,每次聊天都要吐槽 “随礼账本越记越长,回本 KPI 遥遥无期”。
![]()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关女士转头就敲定了退礼金的决定。
关女士的转账备注写着 “十年之约,情谊久久”,1299 元的数额既还了当年的人情,又避开了 “等额返还” 的生分。
好友收到转账时直接懵了,反复确认是不是转错了,得知真相后又感动又纠结 ,收下怕显得生分,不收又辜负了对方的心意。
![]()
最后在关女士的坚持下,好友收下钱,转头用这笔钱买了一对刻着 “岁月情深” 的定制书签回赠。
但争议也随之而来:有人说 “结婚十年才退,反而让友谊变刻意”,也有人吐槽 “这样会让没退礼金的人尴尬”。
可关女士早就考虑到这些,她没有声张,而是私下单独转账,还特意强调 “这不是退礼,是我想让你知道,你的心意我一直记着”。
![]()
这种懂分寸的体贴,在当下的人情社会里,是不是比金钱更难得?
关女士的事迹传开后,话题直接冲上热搜,网友们吵翻了天。
支持的人直呼 “神仙友谊”:“这才是真正的朋友!不把金钱当衡量标准,太让人羡慕了”“什么时候我随出去的份子钱能遇到这样的‘回头钱’?”
![]()
还有人分享自己的经历:“去年一年随了 6 场婚礼,花了 8000 多,自己还没结婚,感觉这些钱都打了水漂”。
反对的声音也很尖锐:“随礼本就是自愿祝福,十年后再退,反而显得生分”“要是都这么做,以后随礼岂不是要纠结‘会不会被退回’?反而更累”。
更有人现身说法:“之前我给闺蜜随了 2000 元,她后来退给我 1500 元,我反而觉得不舒服,好像我们的友谊被量化了”。
![]()
其实争议的核心,是份子钱早已偏离了 “祝福” 的初衷。
2025 年的一项调查显示,超七成年轻人对份子钱感到压力,一线城市平均单次随礼 500-1000 元,有人国庆 7 天随礼花光一个月工资,甚至要靠信用卡透支。
更离谱的是,份子钱还出现了 “地域通胀”, 浙江上海动辄 1000 元起步,广东却只需 100 元,而内蒙古的标准线是 388 元,同一笔礼金在不同地区,意义天差地别。
![]()
关女士的行为并非个例。如今社交平台上,主动退还婚礼礼金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有人结婚三年后退还未结婚好友的礼金,有人趁着节日集中返还 “收不回” 的人情。
有人为了 “回本”,明明关系一般却硬着头皮办酒席;有人随礼时算计金额,生怕少随了被说小气;更有人因多年不联系的同学发请柬,陷入 “随也不是,不随也不是” 的两难。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