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二十一年,冀中保定府清苑县有个叫冯德海的货郎,妻子早逝,留下一个六岁的儿子冯小宝。德海为人老实,每日挑着货担走街串巷,赚些微薄收入,独自拉扯小宝长大,日子过得清贫却也算安稳。
小宝长到八岁那年,经人撮合,德海娶了邻村的寡妇刘氏为妻。刘氏年方二十八,生得清秀,嘴也甜,初见时对小宝十分热络,又是给糖又是缝衣,德海见了,心中欢喜,以为终于能给小宝一个完整的家。可谁知,新婚没过三个月,刘氏便渐渐变了脸。
![]()
起初,只是对小宝冷淡些,饭桌上总是把荤菜往自己碗里拨,给小宝的只有残羹冷饭。德海看在眼里,只当是刘氏初来乍到,还没习惯,便私下劝道:“小宝还小,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你多疼他些。”刘氏却撇撇嘴:“一个拖油瓶,有口饭吃就不错了,还想跟我争嘴?”德海听了,心中虽不舒服,却也没再多说——他想着,刘氏毕竟是后母,对小宝没有亲娘那般疼爱,也属正常。
可渐渐地,刘氏对小宝的苛待越来越甚。冬日里,小宝还穿着单衣,冻得瑟瑟发抖,刘氏却把新做的棉袄锁在柜子里,说:“男孩子家家,冻冻更结实。”每日天不亮,就让小宝起来挑水、劈柴,若是慢了些,便是一顿打骂。小宝不敢哭,也不敢告诉德海——刘氏威胁他,若是敢告状,就把他赶出家门。
一日,德海去邻县送货,要过三日才能回来。临走前,他特意叮嘱刘氏,让她好好照顾小宝。可他刚走,刘氏便把小宝赶到柴房去住,每日只给一碗冷粥。小宝饿极了,便去院子里挖野菜吃,却被刘氏发现,拿起扫帚就打,骂道:“你个小东西,还敢偷吃东西!”小宝被打得满地打滚,身上青一块紫一块。
三日后,德海回来了。他一进门,就看到小宝跪在院子里,身上穿着单薄的衣服,小脸冻得发紫,嘴角还有血迹。德海心中一紧,连忙跑过去,扶起小宝:“小宝,你怎么了?谁打你了?”
![]()
小宝见到德海,再也忍不住,眼泪掉了下来,却不敢说话,只是摇了摇头。这时,刘氏从屋里走出来,脸上带着假笑:“当家的,你回来了。这孩子太调皮,偷了家里的鸡蛋,我教训了他几句。”
“偷鸡蛋?”德海皱起眉头,看向小宝,“小宝,你说实话,是不是你偷的?”
小宝咬着嘴唇,摇了摇头:“爹,我没有……”
“你还敢狡辩!”刘氏上前一步,就要打小宝,却被德海拦住。德海看着小宝身上的伤痕,又看了看刘氏躲闪的眼神,心中顿时明白了几分。他抱起小宝,走进屋里,脱下小宝的衣服,看到他身上满是伤痕,新旧交错,心疼得眼泪都掉了下来:“小宝,告诉爹,这些伤都是谁打的?”
小宝再也忍不住,哭着说:“爹,是刘婶打的。她让我住柴房,给我冷粥吃,我挖野菜,她就打我……”
德海听了,气得浑身发抖。他抱着小宝,走到刘氏面前,指着她,怒斥道:“刘氏!我当初娶你,是想让你好好照顾小宝,可你看看你,把他打成什么样了!你比狼心还恶毒!狼还知道护崽,你连狼都不如!”
刘氏见德海动了真怒,也有些害怕,却还是嘴硬:“当家的,你别听这孩子胡说八道,他是故意挑拨我们的关系!”
“胡说八道?”德海指着小宝身上的伤痕,“这些伤是假的吗?我走之前,特意叮嘱你好好照顾他,你就是这么照顾的?”说着,他拿起桌上的油灯,就要砸向刘氏。刘氏吓得连忙后退,躲到了墙角。
这时,门外忽然传来一阵敲门声。德海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中的怒火,去开门。门外站着一个老妇人,是村里的王婆婆。王婆婆是个热心肠的人,平日里很疼小宝。她看到德海,叹了口气:“德海,你可算回来了。你走的这几日,我总听到你家有打骂声,今日又看到小宝跪在院子里,我实在放心不下,就过来看看。”
![]()
德海红着眼眶,把小宝的遭遇告诉了王婆婆。王婆婆听了,也气得不行:“刘氏,你这女人,怎么这么狠心!小宝才这么小,你怎么下得去手!”
刘氏见王婆婆也来了,知道自己赖不掉,便哭了起来:“当家的,王婆婆,我知道错了,我以后再也不敢了,你们就原谅我这一次吧。”
德海看着刘氏,心中又气又恨。他想起自己这些日子对刘氏的信任,想起小宝所受的苦,便下定决心:“刘氏,你走吧。这个家,容不下你这样恶毒的人!”
“当家的,我不走!我知道错了,我以后一定好好照顾小宝!”刘氏抱着德海的腿,哭着哀求。
“你别再演戏了!”德海甩开刘氏的手,“你走,再不走,我就报官了!”
刘氏见德海态度坚决,知道再求也没用,便收拾了自己的东西,灰溜溜地走了。
刘氏走后,德海把小宝抱到床上,给她盖上厚厚的被子,又去厨房煮了一碗热粥,喂给小宝吃。小宝吃着粥,看着德海,轻声说:“爹,我以后再也不惹你生气了。”
德海摸了摸小宝的头,笑着说:“傻孩子,是爹不好,没有保护好你。以后,爹再也不会让你受委屈了。”
自那以后,德海再也没有续弦。他一边挑着货担走街串巷,一边照顾小宝。每日天不亮,他就起来做早饭,然后送小宝去私塾读书;晚上回来,不管多累,都会给小宝讲故事,检查他的功课。小宝也很懂事,放学回家后,会主动帮德海做家务,劈柴、挑水,样样都干。
村里的人都劝德海,再找一个妻子,也好有个照应。可德海却摇摇头:“我有小宝就够了。我不想再让小宝受委屈。”
转眼几年过去,小宝长大了,他聪明好学,在私塾里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十八岁那年,小宝考中了秀才,村里人都来道贺。德海看着小宝,心中满是欣慰——他知道,自己的付出没有白费。
又过了几年,小宝考中了举人,被派到外地做官。他为官清廉,体恤百姓,深受百姓爱戴。每次写信回家,都会叮嘱德海要好好照顾自己,还会寄些银子回来,让德海改善生活。
德海老了,再也挑不动货担了。他便在村里开了一个小杂货铺,平日里看看店,和村里的老人聊聊天,日子过得悠闲自在。每当有人问起他当年的事,他都会说:“做人,最重要的是要有良心。若是连良心都没了,再有钱有势,也枉为人。”
而刘氏,自离开冯家后,日子过得十分凄惨。她嫁给了一个赌徒,赌徒不仅把她的钱财都输光了,还时常打骂她。后来,赌徒欠了巨额赌债,被人打死,刘氏无依无靠,只能沿街乞讨。有人在保定府看到过她,形容枯槁,满脸皱纹,早已没了当年的清秀模样。
一日,小宝回乡省亲,听说了刘氏的遭遇,便派人给她送了些银子。德海知道后,问小宝:“你不恨她吗?”
小宝摇摇头,笑着说:“爹,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她虽然对我不好,但也让我明白了,要珍惜眼前的幸福。而且,她毕竟曾经也是你的妻子,我不能看着她饿死。”
德海听了,欣慰地点点头:“好孩子,你长大了,比爹有度量。”
小宝在家住了几日,便要回任上了。临走前,他给德海磕了三个头:“爹,您多保重身体,儿子会常回来看您的。”
德海扶起小宝,眼中满是不舍:“好孩子,在外要照顾好自己,做个好官,不要辜负百姓的期望。”
小宝点点头,转身离开了。德海站在门口,看着小宝的背影,直到消失在路的尽头。
多年后,德海去世了。小宝把他葬在了家乡的山脚下,每年清明,都会回来祭拜。村里的人都说,德海是个好父亲,小宝是个好儿子,他们的故事,也成为了当地的一段佳话,警示着人们,做人要善良,要有良心,尤其是对待孩子,更要多一份关爱,少一份苛待。而那些心怀恶意的人,最终也会自食恶果,得到应有的惩罚。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