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杨振宁先生10月18日在京逝世。《百年科学往事:杨振宁访谈录》英译本The Living Record of Scientific History: Conversations with CN Yang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国新学院院长宋毅教授主持翻译。该译本向全球读者呈现百年数学与物理的交汇激荡,彰显华人科学家的独特贡献。忆及译事,她提笔写下感言,既缅怀先生,亦勉励国新学子“联接中外,沟通世界”。
![]()
译者
简介
![]()
宋毅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堪萨斯大学传播学博士。从事跨文化沟通与数字出版领域的研究和教学工作。现任国际英文期刊Journal of Transcultural Communication主编,中国新闻史学会外国新闻传播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曾荣获20余项国内外学术和社会服务奖。
译书简介
![]()
《百年科学往事: 杨振宁访谈录》英文版
The Living Record of Scientific History:
Conversations with CN Yang
季理真 王丽萍 编著
宋毅 李梦涵 丁慧艳 [美]Neta Cahill 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新加坡世界科技出版公司(World Scientific)
2025年1月出版
2016到2019年,作者与杨先生做了八次长谈。相对论、量子论、规范场论如何层层递进,普林斯顿的激烈争辩、诺奖领奖台上的短暂静默,都被他一一拾起。爱因斯坦、费米、奥本海默、海森伯、米尔斯、泰勒、泡利、维格纳、戴森、李政道、狄拉克、玻尔、朗道、萨拉姆、温伯格、陈省身、崔琦、丁肇中、吴大猷、华罗庚、王竹溪……这些名字不再是脚注,而是合作与竞争、喜悦与哀愁交织的鲜活身影。科学的大事件与个人的小日子在杨先生平实的叙述中交融,铺展成一幅跨越百年的科学史卷轴。
译者手札
这本书的英文书名由杨振宁先生亲拟。翻译过程本身是一次跨文化、跨学科的深度知识对话。为了保证翻译质量,我特意邀请了有着理工科高等教育背景的美国教授Neta Cahill和长期从事英语翻译工作的窦成君老师进行译稿审校。我们翻译团队在科学术语、历史细节与中英口语韵味之间做多重校准,希望让读者在英语里感受杨振宁回忆众多科学家时的语气和情感。
![]()
译书的出版定位是“诺奖级口述史+科学人文畅销书”,它在海外的出版发行把“中国声音”展示在全球科学史书架上。回忆录把杨先生这位“世纪科学见证者”的贯通20世纪数学—物理—人文的私人记忆升级为全球公共知识,把科学精神、历史细节与人性温度一并输出,为海外学界和公众理解科学与中国提供一手史料。它既让英语读者直接“听见”杨先生用中文沉淀下来的世纪科学记忆,弥补西方主流叙事中常被忽略的中国声音,又把中文里特有的谦逊、师承与家国情怀转码成可感的英语节奏,使科学人文主义在另一种语境里继续发酵,校准对现代科学发展动力、跨文化合作机制以及科学家个人命运的理解。在中美科技竞争与对话并存的当下,这种第一人称、带体温的叙事可以为未来的国际科学共同体提供共享记忆与信任资本。
![]()
这本书走出去的意义,远超“多一本传记”,它是中文语境“科学家第一人称史料”升级为全球共享的英文信史,为20世纪物理史提供了长期缺席的中国视角。译书已上线哈佛大学、亚马逊、巴诺(Barnes & Noble)、爱思唯尔(Ex Libris)等欧美平台,同时发行电子书。World Scientific 官网把译书列入其2024–2025年“科学史与人物”重点新书目录,提供免费试读章节和DOI,向全球多家大学图书馆推送,成为高校STEM教育、科学传播研究及中美关系史的多用途文本。这种中文原创的“科学家生命史”的国际输出把原本锁在中文世界的口述史料送进英文科研与教学系统,反哺全球科学人文对话,一次性解决学术引证、媒体引用与课程采用的权威文本需求,让中文口述史料有了全球通行的英文“官方版”。
翻译,是文明互鉴的“高架桥”,而非简单的摆渡船。我们把《百年科学往事》里带着体温的中文记忆转码为英语世界可征引的公共信史,让术语与史实逐字“对表”,让英文节奏学会中文的呼吸,只为留存杨先生原声中的温润谦逊、师承风骨与数字之诗。当“中国声音”终于立上海外书架,我相信,优质的翻译不止于语言换乘,而是把曾被忽略的中国视角写进全球共享的知识深海。
![]()
《百年科学往事:杨振宁访谈录》
季理真 王丽萍 编著
978-7-5760-2003-8
89.80元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年9月
杨振宁教授最著名的成就在物理学方面,由于他在研究工作中运用了大量的数学知识,对数学的发展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杨教授漫长而卓有成效的学术生涯中,他见证了物理学和数学领域的许多重要事件,与历史上很多伟大的科学家都有过共事或交流。本书记录了2016年至2019年间作者对杨振宁教授进行的八次访谈,通过杨教授的独特视角,生动再现了20世纪重大的科学事件,阐述了数学和物理学的发展及相互影响,并展示了科学家的学术工作、日常生活、个人性格以及科学家相互之间的合作与竞争等,其中不乏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来源:北京外国语大学国新学院
制作:刘晓帆
关注并设为星标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