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胜饮料集团是宗馥莉的,娃哈哈不是,她只是股东之一,继续卖娃哈哈产品其实符合她和股东的共同利益。
而如果是执意做“娃小宗”,那就矛盾尖锐化了。
多说一句,宗庆后弟弟要做跟娃哈哈类似的产品,不管是“娃小智”还是什么牌子,都不太容易。
商业世界也不是只看投机的,娃哈哈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利益格局的改变,是利益各方的博弈,宗馥莉作为宗庆后的继承人,也不可能为所欲为。
要知道哪怕是纯粹的民营企业,创始人要把企业传承给子女也有很大的挑战。
![]()
新官上任三把火,意思是树立威信,让大家信服。
网上很多人批评宗馥莉不能搞定娃哈哈内部,说什么“掏空”,其实都是纸上谈兵,换个角度看,这实际上是宗馥莉“精明”的表现——事不可为,自然怎么有利怎么来。
以宗馥莉的性格,她很难像父亲宗庆后一样的作风,宗庆后能够妥善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平衡矛盾游刃有余,而宗馥莉就太强势,很难搞定复杂的关系。
与其等着陷入被动,不如就快刀斩乱麻,她好像从一开始就没指望过别人支持她,她也不会因为风波而改变方向。
所以宗馥莉在接班后是关停、注销、重组、更名,多是得罪人的事,这背后就是清理和整合,或者说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她要保证管理团队是听她的。
![]()
宗馥莉选了一条难走的路,没有建立威望就大刀阔斧变革,挑战非常大。
企业创始人子女接班,一方面是“新王”看“臣子”,一方面是“臣子”看“新王”,管理团队和员工都需要看这个一号位有没有胸怀和能力,如果不能打胜仗,那接班人是不能站稳脚跟的。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算起,现在国内至少有数百万家民营企业面临交接班的难题,有的是创始人退不下来,有的是子女不想接班,或素质、能力跟不上。
像宗庆后、曹德旺这种未雨绸缪,从多年前就开始为交接班做准备的例子还是比较少的。
我们也看到了,哪怕宗馥莉有了二十年的“锻炼”,仍然非常困难,驾驭千军万马和复杂多变的局面确实只靠聪明是不行的。
企业二代有学历有知识,视野开阔,思维灵活,可老一辈的那种风格,乃至人脉、经验和感觉等还是难以学到的。因此他们一开始往往是要否定过去,重建自己的权威。
病树前头万木春,长江后浪推前浪,新陈代谢是自然规律,这个过程有继承也有否定,不然的话接班人就不能融入其中,得心应手。
![]()
接班人首先是要尊重老一辈,你是“后浪”不假,但没有前浪哪有后浪呢?你尊重老人实际上对自己有利。
什么都要时间,企业的交接需要从权力交接到团队、文化和制度体系交接的全过程,人治有弊有利,法治也一样,两者结合才能推陈出新。
企业二代天然相信数字化管理,因为这样可以尽量避免那些复杂的人事关系,一切用数据说话,一切用制度和流程说话,这样做企业就容易很多。
而老一辈的企业家则喜欢从更高的层面看问题,他们更重视人的因素,如果两者结合起来,那中国的企业发展就能上一个层次,甚至可以对外输出模式,比如华为的管理经验和传承,包括企业文化就值得国内外的企业学习。
创业难,守业更难,知难不难。要紧是自己要明白,思想有认识,行为有章法,再多一点耐心和包容,可以通权达变,擅长妥协,那接班是水到渠成的结果。
![]()
宗馥莉接班难,难就难在她没有多少朋友,如果她在娃哈哈有很大的利益团体,支持她的人比质疑、反对她的人多,那她做变革就容易多了。
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是在国内做事的一条原则。如何多交朋友呢?一方面是建立利益共同体,一方面是理念一致。
变革意味着利益的重新分配,其中需要大量的沟通和妥协,宗馥莉在娃哈哈有没有做这些工作呢?恐怕不多,或者是没有。不是说董事长说什么就是什么,千军万马如臂使指之前也是有许多努力的。企业文化是老板文化,民营企业普遍是高度集权的模式,这样效率最高,老方说这样也就非常依赖老板的个人权威和领导力。组织的惯性是没有那么好改变的。
按照历史的经验,变革成败的关键就在于有没有建立起新的利益格局,城头变幻大王旗是一种破坏性的利益格局改变,企业则需要掌握平衡,让年轻人冒头,跟企业二代结成利益、事业和命运的共同体,这样才能继往开来。
人情网络、人脉关系也不总是坏的东西,员工跟老板也是想看到老板有人情味,带队伍和建班子是老板最核心的工作,有了自己的羽翼才能达成自己的目标。
要是想把企业打成废墟,然后彻底换血,那还不如另起炉灶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