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可能同时精确确定一个基本粒子的位置和动量。粒子位置的不确定性和动量不确定性的乘积必然大于等于普朗克常数除以4π 不确定原理涉及很多深刻的哲学问题,用海森堡自己的话说:“在因果律的陈述中,即‘若确切地知道现在,就能预见未来’,所得出的并不是结论,而是前提。
其实,不确定性是所有类波系统的内秉性质,它之所以会出现于量子力学完全是因为量子物体的波粒二象性,它实际表现出量子系统的基础性质,而不是对于当今科技实验观测能力的定量评估。在这里特别强调,测量不是只有实验观察者参与的过程,而是经典物体与量子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不论是否有任何观察者参与这过程。也就是说,不确定性是系统的内秉性质,和测量手段没有直接的关系,和干扰不干扰也没有直接关系,基本粒子级别的粒子本来就具有不确定性。
不确定原理和基本粒子的组成关系息息相关,基本粒子是相互绕转的两个半元电荷,组成的规律是:M^2R=Q,其中,M是基本粒子的质量、R是基本粒子的半径、Q是常数,其它所谓的基本粒子都是由基本粒子组合而成的。我结合普朗克常数及相关理论,推算出Q的数值在10^-85次方数量级。基本粒子的角动量是守恒的,并且角动量守恒的数值就是普朗克常数,由于基本粒子的组成非常精细,自然界不存在完全相同的两个基本粒子,也就是说,不存在质量、半径完全相同的两个基本粒子。由于基本粒子的角动量的值就是普朗克常数,数学描述:MVR=h或PR=h,其中,M是基本粒子的质量、V是基本粒子的线速度、R是基本粒子的空间半径、P是基本粒子的动量、h是普朗克常数。MV是基本粒子的动量,M、V具有不确定性,所以P具有不确定性,基本粒子的半径R,必然具有不确定性,反之亦然。也就是说,基本粒子本身就具有不确定的秉性,再加上基本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基本粒子及基本粒子的组合必然存在不确定的秉性。
基本粒子存在于物质内部,其半径通常小于10^-15米数量级,根据基本粒子的组成规律,推算基本粒子的质量在10^-35千克数量级,代入MVR=h计算可知,在物质内部,基本粒子的线速度是远远超光速的,最先进的测量仪器就是γ射线显微镜,即用光子的参数确定。用光速测量超光速的基本粒子的动量、半径本来就没有确定的可能。
如果基本粒子半径较大,例如电磁波粒子,当电磁波粒子的半径较大,例如,电磁波粒子的半径是1米,这个电磁波粒子具有宏观属性,这样的基本粒子是可以确定的,所以不确定是微观粒子特有的属性。同样如果基本粒子的质量较大,这样的基本粒子同样也是可以确定的。
结论:不确定是微观粒子的秉性,并且微观粒子必须同时具备质量、半径都在微观范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