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郭台铭曾放言"富士康给大陆赏饭吃",却转身投资了印度,本以为同一种套路,既然在大陆能实施,在印度也错不了。
2023年他信誓旦旦转移3000亿产能,但直到看见2025年狼狈撤回大陆的工程师才知道不是一回事。
他为何突然折返?这碗饭到底谁给谁吃?
![]()
作者-常
郭台铭放言赏饭吃,30万工人默默干活
曾经,郭台铭是何等风光!
1988年带着鸿海集团登陆深圳,正好赶上改革开放的春风,土地便宜,税收减免,人工成本低,政策给足优惠。
他眼光毒辣,一年一个厂,一年一倍人,郑州、成都、太原、南宁,富士康的旗帜插遍大江南北,最火的时候,光郑州厂子一天能消化掉60吨米饭!
还有280头猪、120万颗鸡蛋、8万只鸡,这背后是几十万人的饭碗,是无数家庭的生计。
![]()
等到2007年第一代iPhone问世,富士康像踩了风火轮,一跃成为"果链"第一工厂,全球代工之王。
可这些年郭台铭接受采访,总喜欢讲"富士康给大陆饭吃",这话听着别扭,让人心里不舒服。
明明是自己吃的是中国开放的红利,现在反过来说赏口饭,多少有点不识抬举,有点忘恩负义了。
![]()
2015年,中美摩擦升级,苹果盯着供应链"去中国化"。
郭台铭开始寻思"别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印度,成了他的"新宠"。
那年5月,他放话要在印度砸下50亿美元!搞10到12家工厂,甚至要建数据中心,印度政府一听可高兴坏了,马上推出"生产激励计划"。
送钱送地送优惠,迎接"果链爸爸"。
![]()
印度算盘打错了,成本反增14%
郭台铭的算盘打得精,印度人多,年轻人多,工资低。跟当年的中国很像,搞不好还能复制一套"印度制造"。
2017年,富士康在泰米尔纳德邦落了第一家小厂。
组装老款iPhone SE,虽然只占全球1%,但这一步已经迈出了中国。
2018年他又追加投资,到了2019年更是放狠话,三年内要把3000亿产能搬到印度,雇5万人专做iPhone,外媒一看,说得直白:"郭台铭把饭碗端走了。"
![]()
可大陆这边哭了。
郑州、南宁、成都这些城市首当其冲,超过20家工厂关停,32万人被裁,地方经济立马下行,周边饭馆小店全遭殃。
南宁富士康曾一天吃掉60吨米饭的光景,一夕不见。
郭台铭嘴里还是那句:"企业要追求成本最低",他不提这些年大陆给的扶持,不提疫情时政府替他兜底,只说"成本高了不划算"。
![]()
结果呢?2020年,印度厂开始升级生产iPhone 11,产能却只占全球5%,拖拖拉拉,质量参差,电力不稳,物流断断续续,零部件还得从中国空运。
2021年,斯里珀鲁姆布杜尔厂投产,工人没经验,良率才70%!
2022年郑州厂封控,村民顶上岗位,才保住苹果订单,印度那边根本接不住。
![]()
中国工人VS印度工人,差距不是一点半点
问题出在哪里?
郭台铭只算了显性成本,忘了隐性成本,印度的工人确实便宜,月薪只有1200元,但便宜不等于好用,更不等于高效。
中国工人起早贪黑,撑起了iPhone的交付能力,印度工人呢?不服管理!
制度太严——上厕所报备、吃饭卡点、静电环像拴狗,罚款制度让人炸毛,中国工人忍,印度人不干,罢工围堵主管,开除人还得赔一大笔,富士康那一套"狼性管理",在印度水土不服。
![]()
2024年iPhone 16 Pro上线,印度产能虽升到15%,可罢工却成了家常便饭,一周好几次。
富士康派中国工程师过去帮忙,物流成本飙升,还被本地政府要求"岗位90%得本地化",不然取消优惠,签证不好办,中国也在"劝"别把技术和人全送出去。
到了2025年,富士康要求几百名大陆工程师从印度撤回。
![]()
只留下台湾人撑场,没了熟手,培训本地人跟不上,电力问题、罢工问题、员工素质问题,样样来,再加上零部件80%还得从中国进口,光一颗螺丝的运输成本都翻三倍!
印度虽成了"美国最大智能机来源国",但那是出口包装得好看。
真相是产能只到了20-25%。
![]()
碗碎了,郭台铭还能捡起来吗?
郭台铭这才发现,饭碗是自己摔的,想省钱、想分散风险无可厚非,但把大陆当成"可有可无"就太短视了。
他忘了,是中国给他搭起了全球最大的代工舞台,他也忘了,是中国工人起早贪黑撑起了iPhone的交付能力。
现在转头回来,在郑州投10亿建新总部,才意识到——自己搞砸了!
![]()
可此时的市场早变了,立讯精密、比亚迪电子已趁势崛起,分走"果链"大单,富士康再回头,位却没那么稳了。
就连招工也难,返费拉到9800元才有动静,结果很多人干不了几天就走,撑不到拿返费。
一边是代工"老大"逐渐失宠,一边是立讯精密朝着新能源、AI机器人转型,早就想甩掉"代工厂"这个标签了!
![]()
富士康也不傻,把重心转向储能项目,想靠年产3GWh的"灯塔工厂"再起新风口,更别说最近4个月,富士康的股价狂涨6000亿,暴涨200%。
还真是打不死的小强。
但资本市场认可归认可,现实问题依旧扎心,印度这块地,不是你想来就能躺赚的,电力基础差、工人不听话、政策说变就变,还得对付民族情绪和法律风险。
人走了,碗却碎了!
![]()
结语
郭台铭的失败不是商业决策失误,而是认知框架的根本缺陷。
未来竞争的核心是认知竞争,不是成本竞争。狭隘思维注定失败。
你的认知边界,就是你的商业边界。思维如何升级?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