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半导体供应链陷入中荷博弈的紧张氛围中,一则突如其来的消息打破了持续近三周的僵持局面。
被荷兰政府强制接管的安世半导体,其中国子公司于10月23日正式恢复向国内分销商供应芯片,但附带的结算条件让荷兰方面始料未及:所有交易必须以人民币完成,彻底摒弃此前长期使用的美元等外币结算模式。
![]()
这一转折性举措不仅重塑了双方的贸易规则,更在全球半导体行业引发连锁反应,为地缘政治背景下的跨国企业运营提供了全新的实践样本。
![]()
![]()
这场供应链风波的源头可追溯至9月30日,荷兰政府依据尘封多年的《商品可用性法》,以“防范技术外流”为由冻结了安世半导体全球30家子公司的资产,并单方面罢免了由中方实控企业闻泰科技委派的CEO,将公司控制权托管给第三方机构。
![]()
荷兰方面给出的核心理由是担忧芯片技术被中国企业挪用,而这一决策背后明显受到美国对华半导体限制政策的影响——此前闻泰科技已被列入美国限制出口名单,美国通过“实体清单50%穿透规则”持续向荷兰施压。
![]()
面对这一越界干预行为,中国商务部于10月4日迅速出台反制措施,对安世半导体中国工厂实施出口管制,禁止其生产的特定芯片组件出境,位于东莞的核心封装测试工厂随即暂停了所有对外发货。
![]()
作为全球最大的基础芯片制造商之一,安世半导体的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电控单元、消费电子产品等领域,其供应中断很快引发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的停产预警,德国经济部不得不于10月22日紧急组织汽车企业召开电话会议,商讨应对方案。
![]()
![]()
在持续19天的僵持后,安世中国的复工决定展现出清晰的战略边界:此次恢复供货严格限定于国内贸易范畴,暂不涉及任何境外订单,这一安排既响应了国内市场对基础芯片的迫切需求,也规避了与荷兰总部在出口权限上的直接冲突。
![]()
更引人关注的是人民币结算的强制要求,据路透社援引两位知情人士的消息,安世中国不仅要求上游分销商以人民币支付采购款项,还明确指示下游客户必须采用同一货币完成交易闭环。
这一调整并非临时财务安排,而是基于多重现实考量的长远布局。
![]()
在当前美元结算体系频繁成为地缘政治博弈工具的背景下,改用人民币结算能有效规避美国可能实施的资金冻结风险,此前美国对多家中企的金融制裁已多次证明这类风险的现实性。
从行业实践来看,人民币结算带来的成本优势也十分显著,参考光伏行业的数据,类似的结算货币切换可降低约1.2%的二次汇兑成本和0.8%的远期锁汇费用,直接提升企业毛利率。
![]()
依托覆盖189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安世中国的这一操作具备了坚实的技术支撑,也为半导体行业打破美元垄断结算的潜规则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
与中国子公司的积极动作形成对比的是,荷兰政府控制下的安世半导体总部正加速推进“去中国化”的供应链调整。
![]()
由于与中国子公司的争端短期内看不到解决迹象,总部已启动境外替代封装产能的寻找工作,试图将原本由东莞工厂承担的70%封测产能转移至其他国家。
安世半导体发言人虽辩称海外产能布局早于此次争端,并非撤离中国市场的信号,但这一动作仍引发市场对东莞工厂未来产能利用率的担忧。
![]()
更值得注意的是,总部已向中国客户发出书面提示,称无法保证从中国子公司采购产品的质量,却未明确禁止客户继续采购。
对此,安世中国团队迅速通过公开信作出回应,指责总部散布不实信息损害中国工厂声誉,强调在华生产的芯片完全符合行业标准和客户协议要求,相关产品经过严格检测流程,能够满足市场应用需求。
双方的表态分歧,进一步凸显了企业控制权争夺背后的技术与信誉博弈。
![]()
![]()
目前中荷政府层面的沟通仍未取得突破性进展,荷兰经济部长已与中方相关官员进行会谈,但未能就企业控制权归属、出口管制松绑等核心议题达成共识。
市场最为关注的是人民币结算模式的可持续性,这一模式可能影响安世中国与荷兰总部的利润分配机制,尤其是在汇率波动和税收政策差异的背景下,双方的财务协调将面临诸多挑战。
![]()
与此同时,欧洲汽车行业的供应链压力持续升级,安世半导体的基础芯片短期内难以找到完美替代品,部分车企已开始调整生产计划,优先保障高端车型的芯片供应。
另有消息显示,荷兰光刻机巨头ASML也可能受到此次争端的波及,其在中国市场的部分服务与备件许可证将于年底到期,荷兰政府是否续期成为影响行业格局的又一变量。
![]()
从更广阔的产业视角观察,这场围绕安世半导体的博弈折射出全球产业链重构的深层逻辑。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费市场和重要的封装测试基地,在半导体产业链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荷兰总部试图转移产能的举措不仅面临高昂的时间成本,还可能遭遇技术适配和质量控制的难题。
![]()
结算的推行,进一步彰显了中国在全球贸易中货币自主权的提升,类似趋势已在光伏、稀土等行业显现成效,北方稀土通过强制要求对日韩稀土贸易采用人民币结算,成功摆脱了美元定价束缚,实现了溢价能力的提升。
安世中国的实践表明,在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中,企业通过供应链本地化、结算货币多元化等策略,能够有效增强抗风险能力,这一经验或将被更多跨国企业采纳。
![]()
结语
随着全球半导体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中荷双方的博弈可能进入长期化阶段。安世中国的供货恢复与人民币结算新政,为这场僵局提供了阶段性的解决方案,但后续仍需在企业治理、技术合作、贸易规则等多个层面寻求共识。
![]()
对于全球产业链上的各类参与者而言,如何在国家利益与商业逻辑之间寻找平衡点,如何构建更具韧性的供应链体系,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需要持续探索的重要课题。
这场发生在半导体行业的贸易与货币变革,正在为全球经济秩序的调整写下生动注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