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根据《动力》网站《战区》专栏的报道,美国初创国防科技公司Shield AI公开了旗下产品X-BAT的新型垂直起降 (VTOL) 喷气式“自主无人战斗机”,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前瞻性的作战概念,一经亮相就获得部分美国军事评论家的赞叹,直言其设计比中国的第六代战斗机还要先进科幻。
![]()
X-BAT无人战斗机计划将在2026年秋季进行首次垂直起降飞行,并于2028年进行“全任务能力飞行”,未来与公司的Hivemind软件配合实现协作式AI飞行。
X-BAT定位瞄准亚太
近期美国各大初创国防科技公司之间的技术较量明显变得愈加激烈,其中Shield AI 公司为了拿下五角大楼发起的“忠诚僚机无人机”项目,正式推出X-BAT垂直起降无人战斗机,该机也是继V-BAT之后,Shield AI公司推出的又一款尾坐式垂直起降无人机。
![]()
从公开照片以及模型来看,X-BAT战机的机身长约8米翼展约12米,整体尺寸大概为F/A-18大黄蜂战斗机的三分之一,比中国在九三阅兵中展示的制空无人机要小很多。
整体采用 “曲柄风筝” 气动外形,机头进气道以及机翼可折叠设计,机体表面喷涂有隐身涂层,配备内部武器舱和外部挂点,搭载 AIM-120中距空空导弹、小型精确制导武器等。配合其模块化设计与开放任务系统架构,在执行电子战和情报侦查任务时,为了提高隐身性会放弃外挂点;执行空中格斗、对地打击任务时,会增加机身外部武器挂点。
X-BAT战机最引人注目的设计当属起降方式,采用尾坐式垂直起降系统,起飞时机头朝上,直接依靠喷气发动机的推力升空;降落时依托V-BAT无人机的制导与控制技术,在燃油消耗后以无加力状态尾坐着陆。
据Shield AI公司介绍,X-BAT战机搭载美军F-16战斗机同款F100/F110涡扇发动机作为动力核心,单台最大推力可达13吨。值得一提的是,由于X-BAT无人机的起飞重量远小于美军F-16战斗机,所以X-BAT无人机可以凭借大于1的推重比实现火箭般的垂直升空,速度可能达到1.2马赫,作战半径约1852公里,最大航程约大于3740公里,并可通过空中加油提高作战半径与航程。
Shield AI对其核心竞争力定位是“全自主作战无人机”,区别于美国空军第一代协同作战飞机(CCA)对有人机的依赖,X-BAT无人机可凭借Shield AI的Hivemind自主软件,独立完成目标探测、识别、决策与攻击流程,必要时也能与其他空中平台协同作战。
但是X-BAT战机的核心优势在于有效针对中国海军的反介入/区域拒止体系中“打击机场跑道”和“威慑空中加油机”的两大核心能力。其尾座式垂直起降技术能在没有跑道的复杂环境或陆地/海上的军用或民用机动平台(机动发射架、牵引-挂车、军舰甚至无人水面艇)实现起飞降落。
根据Shield AI设想,一艘美军的两栖攻击舰可搭载60架X-BAT战机,美军现有10艘此类舰艇若改装为“无人机航母”,可形成覆盖半径1150公里的分布式空中力量,大幅提升太平洋战区的空中平台密度。这种部署模式还能减少对加油机的依赖,降低被中国反介入武器打击的风险。
![]()
量产还有待考量
不过虽然Shield AI吹的天花乱坠,但目前这款无人战机的技术构想与实战能力之间仍存在显著差距。
首先是垂直起降系统的可靠性,虽然Shield AI公司宣称在过去一年半的时间里已完成风洞测试,但尾坐式起降对姿态控制精度要求极高,这种起降方式几大强国一直都有探索,但因为操控难度大而迟迟未能实用化,而X-BAT在实战中能不能万无一失的完成起飞降落仍是未知数。
其次Shield AI虽然解决了X-BAT的操控问题,但该机的垂直起降试飞要到2026年下半年才能启动,全高度试飞更是要等到3年后,能否成功和是否可靠都还未知。
![]()
其次是平台性能的先天局限,为了配合垂直起降系统的设计,X-BAT采用大展弦比 “曲柄风筝” 布局,在飞行中的激波阻力过大很难实现超音速飞行,仅能以高亚音速巡航,而现代空战中只有超音速机动性与快速占位能力才能直接决定空战的主动权。
X-BAT无人机尺寸比不上中国的无人制空战机,那么其燃油携带量与载弹量必然受到制约,Shield AI只说其最大3704公里航程,但是却丝毫不提该航程数是在满油满弹还是满油无弹条件下达成的,而且其内部弹舱容量仅能搭载2枚中距空空导弹,持续作战能力也打个问号。
另外X-BAT无人机为了安装推力矢量喷管,其尾部无法采用类似B-2的隐身喷管设计,会更容易被红外探测系统捕捉。
![]()
反观中国制空无人机采用与第六代有人战斗机高度相似的设计理念,气动设计先进并具备超音速飞行和空战能力,且载弹能力更强航程更远,完全契合“制空作战”的核心任务需求。
更实际的是,中国制空无人机已经列装边境,“世界首款自主战斗无人机” 的美国X-BAT无人机还是PPT加模型。
最后
综上所述,尽管X-BAT在概念上具有一定创新性,但其在核心空战能力、人工智能技术以及项目进度等多个维度上,均无法与中国已经列装的制空无人机相媲美。其目前的状态,更像是用设计概念来圈美国军方投资的“大饼”,离实用化还有很长的距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