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常言道,善恶到头终有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当某些人被互联网带来的巨额收益冲昏头脑时,他们最不该做的便是将贪婪之手伸向普通百姓的血汗钱。
为了攫取流量不择手段,制造虚假冲突误导公众,在谎言被揭穿之初仍毫无悔意、肆意妄为,而正义终将以法律的形式降临,涤荡阴霾,还社会一片清明。
这位被《人民日报》公开点名、彻底封杀的网络红人究竟是谁?他又为自己的一系列行径付出了怎样沉重的代价?
![]()
“善恶到头终有报”这句流传千年的古训,在拥有百万粉丝的玉石主播“柴怼怼”身上得到了最为鲜明的体现。
当他把对流量变现的渴望凌驾于道德与法治之上,公然欺骗大众并觊觎民众钱包之时,等待他的注定是法律的重拳出击和全社会的唾弃。
![]()
2025年10月17日,“浙江公安”官方微信公众号公布了最新案件进展信息。
曾一度被网友称为“打假先锋”的网红博主柴怼怼及其妻子肖某,因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已被依法批准逮捕。
这一通报迅速在网络引发热议,无数曾受骗上当的消费者纷纷表示欣慰,称此举大快人心,正义终于到来。
![]()
柴怼怼的崩塌并非突发事件,而是长期游走于法律边缘、肆意践踏诚信底线所积累恶果的集中爆发。
在直播电商乱象频发的背景下,他精准掌握流量运作逻辑:塑造虚假权威形象博取信任,通过恶意挑衅引爆话题,最终用劣质商品完成对粉丝群体的收割。每一步都充满算计,每一环都写满贪婪。
![]()
为了让骗局更具说服力,他在镜头前精心打造了一个光鲜亮丽的身份标签。
时而自称某知名珠宝集团总裁,时而又谎称接受过中央电视台专题采访,凡是能提升可信度的头衔,他皆信手拈来,毫不顾忌真实性。
这套包装策略很快奏效,大量观众被其营造出的“行业专家”光环迷惑,将其视为值得信赖的玉石鉴定权威,纷纷下单购买推荐商品。
![]()
深谙“争议越大热度越高”这一流量法则的柴怼怼,为迅速吸引眼球,将矛头直指被誉为“零售业清流”的胖东来超市。
这家由企业家于东来一手创办的企业,凭借多年坚持诚信经营、员工高福利与顾客至上理念,在全国范围内赢得了极高的口碑与国民好感度。攻击这样一家企业,无疑能瞬间点燃舆论风暴。
![]()
自2025年4月起,柴怼怼陆续在多个社交平台发布视频,公开指控胖东来以低价采购玉石原料,却高价出售假冒伪劣产品。
他还编造所谓“售卖过期食品”“虚报员工薪资”等子虚乌有的黑料,将自己包装成揭露商业内幕的正义斗士。
这场看似义正辞严的“维权行动”,实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碰瓷式炒作。
![]()
作为一名同样从事玉石销售的从业者,柴怼怼的真实目的根本不是维护消费者权益,而是借抹黑竞争对手来为自己引流带货。
在他的持续造谣下,胖东来陷入空前舆论危机,不得不耗费巨大资源自证清白:主动公开全部进货凭证、邀请第三方机构全面检测玉石品质、公布完整财务流水。
甚至公司董事长一度宣布暂停玉石业务运营,以此表明无造假之意,只为回应毫无依据的指控。
![]()
企业为澄清谣言所付出的成本越是高昂,柴怼怼的行为就越显得卑劣不堪。他不仅损害了一家守法企业的声誉,更透支了公众对于“网络打假”的基本信任。
流量如愿涌入,变现随即开启。就在全网热议胖东来事件期间,柴怼怼的直播间异常活跃,他一边煽动情绪继续攻击对手,一边悄悄引导粉丝进入自己的购物链接。
![]()
在他的直播间里,成本仅数百元的普通玉石被吹嘘为“稀世珍宝”,标价数万元;十几元一瓶的散装白酒摇身一变成为“陈年老酒”,价格翻上百倍;就连日常饮用的茶叶也被赋予“抗癌防癌”“溶解肾结石”的神奇疗效。
消费者李先生的经历极具代表性——他在柴怼怼直播间花费1.98万元购入一只宣称“天然和田玉籽料”的手镯,满心期待地送去专业机构鉴定后,结果却是经过染色处理的人工仿制品,实际价值不足千元。
![]()
另一位受害者的遭遇更为离谱:耗资1.6万元购得的手镯,经权威评估估值仅为367元。所谓的“收藏级艺术品”,不过是掩盖欺诈本质的一块遮羞布。
真相无法永远被掩盖。随着柴怼怼对胖东来的持续攻击,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正式介入调查。
最终调查结果显示:胖东来所售玉石均为正品,毛利率严格控制在20%以内,所有进货流程合规,具备完整的质检报告与资质证明,相关谣言纯属捏造,不攻自破。
![]()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曾购买柴怼怼商品的消费者意识到自己被骗,开始集体投诉举报,平台上的差评与维权信息如潮水般涌现,其精心构筑的骗局开始土崩瓦解。
2025年7月2日,“网信中国”官方账号率先发声,严厉批评柴怼怼蓄意编造涉企虚假信息、恶意诋毁企业形象,并借此进行非法带货行为,定性其行为已构成违法。
随后,其在各大平台的账号被依法依规永久关闭。然而,柴怼怼并未就此收手,反而注册多个小号继续兜售伪劣商品,态度猖狂至极。
![]()
这种顶风作案的行为彻底激怒监管部门。2025年9月8日,温州平阳县警方依法传唤柴怼怼及其妻子肖某配合调查。
次日,二人因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被刑事拘留,一个月后的10月17日,正式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
从万人追捧的“打假英雄”沦为阶下囚,柴怼怼的人生转折令人唏嘘,也为所有妄图靠歪门邪道攫取财富者敲响警钟。
![]()
柴怼怼的覆灭,暴露出当前网络直播行业的深层顽疾:人设造假泛滥成灾、三无产品横行市场、夸大宣传屡禁不止。
不少主播视粉丝为可收割的“韭菜”,将直播间变成赤裸裸的诈骗现场。这类行为不仅严重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也严重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
值得庆幸的是,国家对此类乱象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从“网信中国”的账号封禁,到公安机关的刑事立案;
从市场监管部门的深入核查,到主流媒体的持续监督,多部门协同作战形成的强大监管合力,正在逐步净化直播生态。
![]()
《人民日报》曾发表评论指出:网络空间绝非法外之地,任何流量变现行为都必须恪守法律与道德的双重底线。柴怼怼的结局再次印证:凡是企图通过欺骗消费者、污蔑诚信企业来谋取私利的行为,终将难逃法律的严惩。
对广大消费者而言,此案也是一记深刻的警示——面对直播间中层出不穷的“专家人设”“超低折扣”“包治百病”等话术,务必保持理性判断,选择正规渠道购物,保留交易凭证,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维权。
![]()
如今,柴怼怼的直播间早已归于沉寂,那些曾被他蒙蔽的消费者终于等来了迟来的公正。而整个直播行业也在一次次整顿中逐步回归健康发展的轨道。
这正是我们乐见的结果:正义或许会延迟抵达,但从不会缺席。
当监管之光照进每一个隐秘角落,当诚实守信成为行业普遍遵循的准则,老百姓才能真正安心消费,市场秩序才能实现长治久安。
![]()
参考资料: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