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中国航空报)
![]()
李海利
“我不仅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还要与职工分享我的经验,让学技能、成大匠的职业理想在泛华蔚然成风。”航空工业泛华数控车工王观文,用四十余年的坚守与深耕,将这句话刻进每一段车工生涯,也践行在每一次零件加工的精准操作里。
王观文的车工生涯始于普通车床。锋利车刀切削金属时飞溅的“飞丝”,在他眼中是最美的风景;看着坯料在手中蜕变为合格零件,是他最惬意的事。“产品质量”始终是他不可动摇的底线,这份对车工技艺的热爱与执着,正是他坚守岗位的底色。
凭巧思破难题以精准冠“一刀”
“厚度0.09毫米、粗糙度0.2”的不锈钢盲孔薄壁细长外壳零件,曾让多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在普通机床上试制失败,而该零件的加工精度直接关乎新品研制成败。
在分厂领导的鼓励下,王观文毅然啃下这根“硬骨头”。他仔细总结前期试制教训,结合材料特性与设备条件,从头设计工装夹具、研磨专用刀具,反复优化加工流程。经过连续多日的准备,他在工厂精度最好的肖伯林车床上启动机床——伴着冷却液的流动声,进刀、切削、换刀,每一个动作都精准到位。当检验员用精密仪器反复测量后,忍不住称赞:“好精准的一刀!完全符合设计精度,真不敢信是普通手动机床加工的。”从此,“王一刀”的名号在泛华传开,成为他技艺精湛的最佳注脚。
迎挑战学新技从“普车”到“数控”的跨越
随着新型号产品对加工精度的要求不断升级,公司引进了数控设备,王观文面临着新的抉择:是留在熟悉的普通机加岗位安于现状,还是挑战完全陌生的数控领域?他毫不犹豫选择了后者:“这是机遇,更是责任。”
数控操作与普通机床截然不同——厚重的设备手册、繁复的G/ M/T代码、居高不下的零件报废率,让同期调岗的工友纷纷退回原岗位,王观文也有过犹豫,但坚守的信念最终占了上风。他随身带着一本记满代码和操作要点的笔记本,一有空就背记、写心得,不仅熟练掌握了数控操作代码,还逐步学会了数控编程,成功完成从“普通车工”到“数控车工”的华丽转身。此后,在不锈钢、钛合金等难加工材料,以及薄壁、复杂曲面零件加工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多次保障重点新品研制的关键零件加工任务。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一人强不如大家强”,这是王观文的初心,也是他对“工匠精神”的延伸理解。在他的悉心指导下,青年职工姜玉杰、郭天宝、龙涛等人快速成长,先后成为公司生产骨干、技术能手,在各级技能比赛中屡获佳绩,荣获多项工匠荣誉。王观文说:“只有提升班组整体能力,才能形成更强的战斗力,我们才能在航空报国的路上走得更远,在技术创新的高峰上攀得更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