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投研资讯
(来源:覃汉研究笔记)
![]()
CORE IDEA
核心观点
通过复盘比较过去五轮典型牛市和的本轮牛市的发展路径,我们发现牛市中主线板块的底层逻辑不发生变化时,行情持续性强、涨幅超额明显、调整中酝酿新的机会。由此我们建议投资者应抓住调整窗口期,从判别细分产业的逻辑顺畅度入手择机布局。
1、牛市主线板块往往具备几个共同特征。(1)主线板块景气故事有顶层政策的支持,具备持续性。(2)资金具备强共识,外资、公募、杠杆资金同步快速集中配置。主线板块对高估值的容忍度中枢是不断提高的,从"贵"到"更贵"的道路上依然有资金不断流入。(3)主线行情持续性强,涨幅可呈现倍数增长,可能有调整时段,但回撤幅度可控。并且,主线板块内部会不断扩散。
2、主线板块的调整期要如何应对?第一,如果因政策边际变化,全球局势等宏观逻辑带来的外部冲击,导致主线板块出现估值下压的调整压力,此时的回撤和调整可能是新的布局机会。第二,如果因产业已经完成快速发展期,进入成熟期,盈利增速出现下滑征兆,导致主线板块出现估值预期和业绩基本面双修正的调整压力。那么此时的回撤和调整是对板块的定价重构。
3、坚守科技主线。当下科技板块行情受关税相关扰动影响,市场整体的风险偏好有所回调属于正常现象。资金因此轮动到以红利股为代表的防御板块,导致红利板块短期相较科技板块有超额表现。但是我们认为,当下投资者应抓住调整窗口期再次布局,紧跟时代红利与顶层政策共同指引的方向。
作者:覃汉/陈婷婷
全文:3599 字 | 15 分钟阅读
正文
1 坚守牛市主线
A股过去20年大致可划分为五轮典型牛市以及当下正在演绎的第六轮。周期品主导的2005-2007年,四万亿开启的2008-2009年,政策连续宽松驱动的2013-2015年,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2016-2017年,核心资产驱动的2019-2021年,科技革命催化的2024年9月底至今。
![]()
通过复盘比较过去五轮典型牛市和的本轮牛市的发展路径,我们得出几条规律:
第一,经济刺激政策往往是一次牛市的发令枪。政策转向催化投资者对于未来流动性宽松的预期,更长期的经济基本面改善的预期。由此市场风险偏好会率先提升,进而估值率先拉升。
从2005到2024,政策的转向是牛市启动的节点。2005年为应对企业盈利低迷,推出的国企改革政策,资本市场不断规范化。2008年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货币财政双松,四万亿投资落地。2013年开始为应对经济增速下台阶,不断宽松政策组合。2016年为了应对产能过剩开启的供给侧改革。2020年为应对公共卫生事件造成的影响推出的稳增长政策组合,2024年924一揽子金融政策,打响带来的流动性宽松,将大量资源集中投入带来的产业升级。
第二,产业景气度和企业基本面决定了谁能成为市场的主线。产业景气度不仅仅指向当下最为高景气的产业,同样指向未来最有想象空间的产业。主线板块是当下投资者认为最有改善预期、最受政策利好的板块。
第一轮(2005-2007)受益于城镇化工业化高速发展的周期品主线。第二轮(2008-2009)货币大幅宽松引爆的金融行情,"四万亿"投资计划直接拉动的基建、工程机械板块。第三轮(2013-2015)移动互联网的普及、IPO重启、货币放松带来的流动性充裕和风险偏好抬升驱动下的TMT快牛。第四轮(2016-2017)供给侧改革带来的PPI-企业盈利修复,外资流入带来的大盘股行情。第五轮(2019-2021)消费升级和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打造的茅指数和宁组合。第六轮(2024至今)新一轮科技革命指引的以算力、半导体、机器人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
![]()
![]()
第三,回顾过去6轮牛市的主线板块,我们发现主线板块往往具备几个共同特征。(1)主线板块景气故事有顶层政策的支持,具备持续性。景气故事的支撑性可能体现为:相关板块的盈利持续超预期,新产业发展速度持续维持高位,产业升级和科技发展的不断落地。(2)资金具备强共识,外资、公募、杠杆资金同步快速集中配置。资金共识大概率导致抱团和拥挤,但是主线板块对高估值的容忍度中枢是不断提高的,从"贵"到"更贵"的道路上依然有资金不断流入。(3)主线行情持续性强,涨幅可呈现倍数增长,大幅跑赢大盘指数。行情演绎中可能有调整时段,但回撤幅度可控。并且,主线板块内部会不断扩散,从板块龙头企业扩散至二线,进而带动整个产业链上涨。
第四,在牛市行情中,也有跟随大盘上涨的非主线板块。非主线板块上涨的根本因素是资金大幅流入股市,市场整体风险偏好抬升带来的机会,更多的是beta行情。板块本身没有政策大力支持,也不在产业升级的大方向中,企业基本面也表现平平。从启动节点看,非主线板块的上涨滞后于指数。从涨幅看,非主线板块的涨幅往往只有主线的30%~50%。从行情的持续性看,非主线板块的持续性差,一般来说在主线调整阶段,资金轮动可能会带来短暂超额。
![]()
第五,牛市行情中选择比择时重要。回望过去,主线板块的行情也并非一帆风顺,调整期要如何应对?
第一,如果因政策边际变化,全球局势等宏观逻辑带来的外部冲击,导致主线板块出现估值下压的调整压力,主线板块的景气故事和中长期发展趋势并没有出现变化。那么此时的回撤和调整可能是新的布局机会。
第二,如果因产业已经完成快速发展期,进入成熟期,盈利增速出现下滑征兆,导致主线板块出现估值预期和业绩基本面双修正的调整压力。那么此时的回撤和调整是对板块景气逻辑、未来发展空间的定价重构,可以等到重构完成,估值回到合理水平,将产业细分,找寻真正具有护城河的子领域板块。
以上两种情况都曾经出现在过去几轮的牛市中期,市场行情出现高切低。我们认为只要主线板块的底层景气逻辑的持续性不变,短暂切换结束后,资金仍会回流主线,调整阶段恰是新的布局期,非主线板块不合适大量布局筹码。
最后,如果主线板块的根本逻辑出现动摇,那么可能意味着行情的结束。
本轮牛市主线无疑是科技板块。本轮牛市从2024年9月24日一揽子金融政策出台以来,先后经历了初期的风险偏好完全转向,24年四季度-25年一季度的稳中有进,4月初关税扰动下的V型底部,6-8月二轮趋势行情,9月以来的高位盘整震荡。期间科技板块是当之无愧的主线板块,科创50指数已经翻倍。在新质生产力的顶层设计下,全球对AI算力、半导体先进制程、人形机器人等细分行业的产业投资热情,技术升级攻坚之下,科技成长处于主线板块的地位确定,底层逻辑仍然顺畅。
而当下科技板块行情受关税相关扰动影响,市场整体的风险偏好有所回调属于正常现象。资金因此轮动到以红利股为代表的防御板块,导致红利板块短期相较科技板块有超额表现。但是我们认为,当下投资者应抓住调整窗口期再次布局,紧跟时代红利与顶层政策共同指引的方向。
转债市场从2018年进入成熟期后,走势的大方向基本紧跟权益,能否走出独立行情依托于转债资金是否系统性流入。回顾过去,转债能走出独立牛市行情在2022年,得益于固收+基金规模爆发,转债在牛市末期的韧性强于权益。以及2025年固收类资金出于参与权益行情的目的外溢转债,导致7-8月转债价格、估值中枢大幅抬升,一度展现超过权益的弹性。
![]()
![]()
2 风险提示
经济基本面改善不足;
国内流动性收紧;
海外风险事件超预期;
历史经验不代表未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