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与哈马斯达成停火协议后,加沙地带的人道主义灾难并未得到缓解,数万因家园被以军炸毁而流离失所的巴勒斯坦民众,已被迫将墓地作为最后的容身之所,在墓碑之间搭建帐篷艰难求生。
![]()
![]()
当地时间10月23日(周四),半岛电视台记者辛德・胡达里在汗尤尼斯的采访中看到,先前用于安葬逝者的墓地,如今布满了临时帐篷。
她表示:“这里本不是活人的居所,却成了几十户家庭的唯一选择。”
她还强调:“这些民众选择墓地扎营并非自愿,而是当地已无其他可用空地。这不是选择,是走投无路的绝境。”
![]()
12个孩子的父亲拉米·穆斯莱赫,从加沙北部拜特哈嫩流离至此,只能在墓碑旁安置家人。他说:“作为父母,这种情感上的折磨难以形容。战争带来的心理创伤已经够沉重了,而现在,我们还得在墓碑间抚养孩子。”
居民萨巴赫·穆罕默德也表示,墓地早已失去了它的尊严与神圣性。
她叹息道:“曾经神圣的土地,如今成了绝境中的栖身之所。这里没有水,没有电,更没有任何隐私……我们所拥有的,只有勉强维持生命的最低条件。在加沙,连死者的土地,也成了生者最后的避难所。”
![]()
被战争驱逐的百万流民
联合国今年10月发布的数据显示,加沙地带190万民众(约占总人口 90%)已在战争中被迫迁移,其中多人经历了10次以上的反复搬迁,几乎无处安身。
在此之前,以色列强制要求北部及加沙城居民南迁,但部分民众在逃亡途中仍遭遇轰炸。目前南部避难所早已人满为患,而租赁一平方米土地搭帐篷的费用,对失去收入来源、依赖人道主义援助的民众而言,堪称天文数字。
![]()
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UNRWA)披露,加沙当前已堆积6100万吨废墟,整片街区被夷为平地,许多家庭只能在废墟中搜寻遮蔽物和饮用水,生存环境持续恶化。
虽然停火协议自10月10日起生效,但以色列对进入加沙的人道主义援助还在实施严格封锁。本周三(10月22日),国际法院作出裁决,明确要求以色列允许援助物资进入,并禁止将饥饿作为作战手段。
![]()
截至10月23日,援助仅能通过凯雷姆阿布萨利姆(凯雷姆沙洛姆)口岸输送至中部和南部,北部所有口岸仍处于关闭状态,当地民众的生存困境尚未得到实质性改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