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河北法制报)
□ 焦英龙
读小学时,学过一篇课文《白杨》,文章以新疆为背景,通过父子三人在通往新疆火车上对白杨树的讨论展开叙述,既描绘白杨在戈壁环境中顽强生长的自然特征,又通过父亲之口表明其扎根边疆的志向,并隐含对子女继承建设者精神的期许。从那时起,我就渴望走进新疆。如今,我肩负援疆使命,来到这个向往已久的地方。
在若羌四个多月的时间,光阴不知不觉就藏在沙漠的风里、戈壁的晨光中,心底慢慢地生出踏实的归属感。
工作中,我坚持高质效办理各类刑事案件,主动参与法治宣传等活动,印象最深的是办理一起刑事案件。做完笔录后,我向当事人讲述近期同类犯罪引发的后果,告诉他们其中的利害关系,切莫贪小失大甚至付出生命代价。他听后沉默了一会儿,带着几分真切的悔意说:“您说得对,我以后不这么糊涂了。”突如其来的成就感,是知道自己的坚持和耐心没有白费,既守住了法律的底线,又让人迷途知返。
做好检察业务的同时,我还积极参与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与同事多次走访结对“亲戚”,帮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在独居老大娘阿依尼萨家中,稀疏的阳光透过葡萄架在地上织出细碎的光斑,晶莹剔透的新疆土葡萄,与若羌黄口玉的温润相映成趣,老人指着藤上几串蔫了的葡萄,用维吾尔语念叨着“要掉了”,葡萄藤位于“卡塔”上面,烂果子一旦掉下来,刚铺的花毯子就会弄脏。“卡塔”是维吾尔族群众用于乘凉休息的床,是院子里最惬意的休息场所,如今儿女不在家,老人因高高在上的葡萄犯了愁。我们迅速行动,用剪刀剪掉葡萄,处理藤上的烂果,又帮老人摘些成熟的葡萄。老人看着干净的葡萄藤和没沾一点污渍的“卡塔”,脸上浮现出灿烂的笑容。临走时她紧紧抓住我的手,将两串葡萄硬塞给我。那一刻,我感受到在若羌我有亲戚了,也深刻地体会到,检察工作从来都不只是做好检察业务工作,更是要走近群众,融入他们的生活,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援疆的日子,每一次办案,每一次普法宣传,每一次为群众解难题,都让我对“奉献”和“家国”有了更深刻的感悟,我将带着这份责任和热情,继续前行。
(作者单位:平乡县人民检察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