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银芳
那一年,我去新疆旅游,朋友介绍说,到新疆一定要去看看胡杨树,成片的胡杨树筑起了独特的风景线。
朋友的话激起了我对观赏胡杨树的渴望,一下车就恨不得马上见到胡杨树。可真站在戈壁滩上,我心里却生出几分失落。见不着想象中枝叶婆娑的盛景,目之所及尽是茫茫沙砾,风卷着沙粒呼啸而过,刮得人脸颊生疼。路边的胡杨树,光秃秃的枝干扭曲着向上伸展,没有繁花点缀,也无浓荫覆盖,既缺少杨柳的柔美,也无松柏的挺拔。这戈壁的树,大抵也和戈壁一样单调荒凉。
向导是土生土长的新疆大叔老马,他是高中生,在那个年代,算是全村学历最高,又是新疆通。他皮肤黝黑得像鞣过的皮革,脸上刻满了风沙雕琢的皱纹,说话时嗓音沙哑却掷地有声。见我兴致不高,他笑着从兜里翻出胡杨树旺盛时的照片给我看:“小伙子,冬天看不到叶子,你瞧瞧这秋天的胡杨树,才叫真漂亮!”照片里,漫山遍野的胡杨树,枝叶染成赤红或金黄色,像燃烧的火焰铺满戈壁,层林尽染,红浪翻滚,把贫瘠的荒漠装点得热烈而璀璨。老马说,这胡杨树的绚丽之美可不只是好看,它的根系在地下盘根错节,能扎几十米深,牢牢锁住沙粒,挡住风沙侵袭,守护着身后的农田;等到秋天,这瑰丽的景致又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给家乡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
老马收起照片,指着不远处几棵枯褐的胡杨树说:“你再看这些树,叶子掉光了,可脊梁骨从没弯过。”我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那些胡杨树的枝干愈发挺拔如铁,皲裂的树皮刻满时光的纹路,深褐色的树枝或如利剑直刺苍穹,或如雄鹰展翅欲飞,为萧瑟的戈壁增添了雄浑的景象。老马告诉我,这些胡杨树已经活了上百年,历经无数次风沙洗礼、烈日炙烤,枝叶枯了,可躯干依旧挺立,像一个个坚守阵地的战士。“它们活着一天,就多挡一天风沙,就算没了叶子,也能为脚下的土地遮风挡雨。这股不屈不挠的劲儿,就是胡杨树的苍劲之美啊!”
说着,老马带我走到一片低洼处,那里横卧着几棵倒下的胡杨树。即便已经卧地不起,它们的躯干依旧坚硬如石,断裂的枝干露出深褐色的肌理,仿佛还在与风沙对峙。“你别瞧它们倒了,用处可不小。”老马蹲下身,轻抚着胡杨树的躯干。“这些倒木能挡住流动的沙丘,保护周围的幼苗生长;质地坚硬、耐腐不朽的木材,可以用来做农具、搭围栏;就算深埋沙丘,也会慢慢分解,滋养土壤。它们倒下了,也在为百姓谋利,这就是胡杨树的不朽之美,就算落幕,也带着荣光。”
![]()
我静静地听着老马的话,目光掠过戈壁上的胡杨树一一旺盛时绚烂护土,枯竭时挺立不屈,倒下后依旧奉献。这时,我端详着老马满身的风沙印记,又望向不远处的田里,一拨人正在忙碌。寒冬腊月里,他们裹着厚重的棉衣,哈着白气弯腰修整盐碱地的沟渠,寒风刮红了脸颊,粗糙的双手握着铁锹稳稳发力,眼底却燃着不灭的热忱。看着眼前这位扎根戈壁一辈子的向导,看着田里辛勤劳作的村民,再看看身旁的胡杨树,我心头一热:这不正是一群具有“三美”的活着的胡杨树吗?正是他们以体现“三美”的不屈不挠、无私奉献的精神,在茫茫戈壁上浇灌出了西北的壮美。
夕阳西下,我却久久不愿返回,暗下决心,明年秋天一定再来看胡杨树的美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