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咱们现在每个月需要交社保、个人所得税,其实古代人也得交税。今天咱们就聊聊古代的五大税种,理解了这些,你就看懂了大半部中国赋税史。
![]()
租:种地要交的“公粮”
这最好理解,就是农民种地要交给国家的粮食。
· 好比现在承包土地要交租金,古代农民种的都是“皇帝的地”
· 汉代收成好时,每收三十斤粮食交一斤(三十税一)
· 唐代每个成年男子每年要交两石粟(约240斤)
说白了,“租”就是咱们熟悉的“交公粮”,是古代最稳定的财政收入。
赋:即“头会箕敛”,也就是按人头收的“份子钱”
这个税最让人头疼,因为不管穷富,按人头交钱。
· 家里有几口人,就得交几份税
· 汉代大人叫“算赋”,小孩叫“口赋”,都得交钱
· 15到56岁的人,每年要交120个铜钱
这就好比现在村里按户头收卫生费,一口人算一份,确实不太合理。
![]()
役:即徭役,也就是给国家干的“义务工”
这是最累人的,要无偿给国家干活。
· 修长城、挖运河、建皇宫,这些活都需要人
· 每个成年男子,每年至少要干20天
· 要是被征去当兵,一去就是两三年
很多人因为出远门服徭役,最后都没能回家,想想真是心酸。
![]()
庸:不想干活的“替代方案”
这个制度就比较人性化了,可以交东西代替干活。
· 不想去服徭役?行,每天交三尺绢布
· 这样国家拿到需要的东西,老百姓也不用背井离乡
· 在唐代,这成了固定制度
好比现在不想参加集体劳动,可以出钱请人代劳,两全其美。
![]()
调:农村土特产的“征购”
这是针对农村家庭副业征的税。
· 每家每户都要交当地的土特产
· 北方主要交绢、绵,南方交布、麻
· 唐代每户要交绢二丈、绵三两
这税最能体现古代“男耕女织”的特点,现在想来还挺有生活气息的。
这些税是怎么演变的?
最开始是“租、赋、役”三样并行,农民既要交粮交钱,还要出力。
到了唐代,发展成“租、庸、调”,可以用绢布代替服役,灵活多了。
再到后来,张居正搞“一条鞭法”,雍正帝推行“摊丁入亩”,最终把各种税都合并到田赋里,废除了人头税。
至于其中细节,我们再重写文章细说。
![]()
启示
看看这几千年的税收演变,其实就是一个从“税人”到“税地”的过程。国家慢慢意识到,按人头收税不如按财产收税合理。这和我们现在的个税改革思路很像——让收入多的人多交税,收入少的少交税,越来越注重公平。
理解这些古代税制,不仅能让我们看懂历史,也更懂得现在的税收政策。毕竟,税收从来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古今都一样。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