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融新致远和极客合规,以发布日期为准,2025年9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以及派出机构对全国116家银行机构开出罚单158张,处罚金额累计3.68亿元。同时另有189人次被处罚。罚单数量相较于8月份的143张增加15张,罚没金额则相较8月的6416.889万元增长了4倍之多。罚单数量相较于去年9月份的241张罚单下降明显,但罚没金额方面较去年9月的6766.3万元上升明显。
处罚机构:
总局共开出13张罚单,累计处罚金额占77.94%
记者注意到,在9月份金融监督管理局对银行业开出的158张罚单中,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虽然只开出了13张罚单,占9月份总罚单数量的8.23%,但其处罚金额高达2.87亿元,占9月份累计处罚金额的77.94%;省局机关罚单合计68张,占总罚单数的43.04%,处罚金额4908.40万元,占9月累计处罚金额的13.33%;分局机关罚单合计77张,占总罚单数的48.73%,处罚金额3214.10万元,占累计处罚金额的8.73%。
从整个7-9月的三季度来看,相同统计口径下,合计公示罚单约为638张,合计罚没金额约为54747.96万元,罚单数量较2季度的477张增加约161张,罚没金额增幅则达268.6%,且超上半年罚没金额总和(约43832.32万)。
受罚主体:
9月农信机构罚单最多,合计罚没约2186.6万元
以具体的被罚银行机构类型来看,9月罚单最多的为农信机构,约为40张,合计罚没金额约为2186.6万元,罚单数量较8月的28张略有上升;被罚没金额最多的则为股份制银行,值得一提的是,9月份,股份制商业银行累计处罚金额为2.59亿元,占该月总处罚金额的70.40%,仅3季度股份制银行的罚没总金额已超过2024年的全年金额(29946.6528万元)。年内1-3季度,股份制行的罚没总金额已达39682.089万元,是为所有主要银行类别中最多。
在国有及股份制银行方面,9月罚单最多的为邮储银行12张,且该行在9月领到该行近2年来的最大罚单,因相关贷款业务、互联网贷款业务、绩效考核、合作业务等管理不审慎被罚没2791.67万元。
股份制银行方面,9月及3季度被罚金额最多的均为华夏银行,分别为8745万、9276万。据初步统计,年内前三个季度华夏银行合计被金监管局系统开出罚单约为41张,合计罚没金额达10455万,是唯一一家年内至今罚没总金额已过亿元的银行,也是其2024年全年被罚总金额1996万的5倍之多,除总行外,该行还有18家分支机构被罚,合规问题突出。
城商银行方面,9月罚单仅14家城商银行被罚,其中罚单最多的为贵州贵阳银行及浙江民泰商业银行,均为4张,罚没金额最多的则为北京银行,仅1张罚单罚没金额就达540万元。
此外,村镇银行方面,9月罚单数量约为23张,合计罚没金额约为790万元,较8月的19张罚单、433万元罚没金额,均有所上升。
大额罚单:
3家银行收超6000万元大额罚单
9月份,超大额罚单频出。其中有3家股份制银行收到超6000万元的大额罚单。
9月5日,金融监管总局官网披露的行政处罚信息显示,华夏银行因贷款管理不到位、票据业务管理不到位、同业业务管理不到位、EAST数据漏报/错报等多项违规,被罚款8725万元,这也是2025年至今开出的金额最大的金融业罚单。据悉,该罚单系金融监管总局2023年对该行开展风险管理及内控有效性现场检查之后,开出的行政处罚的决定书。
9月12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行政处罚信息显示,广发银行因相关贷款、票据、保理等业务管理不审慎,监管数据报送不合规等多项违法违规行为,被处以6670万元罚款。同时,该行相关责任人员李工凡、陈卉被给予警告并合计罚款10万元。这批罚单总计金额达6680万元。该罚单也是年内第二大金额罚单。
9月12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的行政处罚信息公示列表显示,因相关贷款、票据、理财等业务管理不审慎,监管数据报送不合规等,恒丰银行被罚款6150万元。同时,对王洋、魏会敏、杜娟、凌勇警告并罚款合计25万元,对李勇、郑现中警告。
此外,9月30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的行政处罚信息显示,中信百信银行因相关互联网贷款等业务管理不审慎、监管数据报送不合规等原因被金融监管总局罚款1120万。资料显示,百信银行于2017年成立,号称国内首家独立法人直销银行。随着上月邮储银行宣布合并吸收旗下独立法人直销银行—邮惠万家银行后,中信百信银行已成国内唯一一家独立法人的直销银行。
受罚原因:
信贷业务是重灾区,互联网贷款违规增加
记者注意到,9月份罚单涉及业务主要集中在信贷业务、员工行为管理、票据业务、信息科技风险、公司治理。其中:信贷业务频次为110次,占比48.25%;员工行为管理频次为21次,占比9.21%;票据业务频次为19次,占比8.33%;信息科技风险频次为11次,占比4.82%;公司治理频次为10次,占比4.39%。
据融新致远,贷款管理不到位、贷款三查不尽职、员工行为管理不到位、票据业务管理不到位、转嫁经营成本是其中的处罚要点。其中:贷款管理不到位频次为34次,占比12.50%;贷款三查不尽职频次为22次,占比8.09%;员工行为管理不到位频次为21次,占比7.72%;票据业务管理不到位频次为10次,占比3.68%;转嫁经营成本频次为6次,占比2.21%。
此外涉不良贷款违规类的罚单本季度也较多,约有35张罚单与此相关,其中约有23张罚单涉贷款分类不准确隐瞒风险。值得一提的是,从贷款种类来看,涉互联网贷款违规的罚单明显增多。
来源:大众新闻·半岛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