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这一寻常食材,在贵阳市被赋予了独特的黔味灵魂。从初洗除泥、去皮切丝,到油炸拌料、成品包装,一个个土豆变身成香辣酥脆的麻辣土豆丝,不仅占据本地街头巷尾的小吃摊、食杂店,更走出贵州、远销海外,成为承载贵阳“精美小吃”名片的特色产品。在此过程中,贵州馋解香食品开发有限公司成为一支重要力量。
![]()
10余种食材调出“一口难忘”的黔味
金秋时节的筑城大地,藏着麻辣土豆丝的“鲜味密码”。
在开阳县禾丰乡穿洞村,800亩火红辣椒喜获丰收,40余户农户围着饱满的果实笑意盈盈。
在开阳县龙岗镇高寨村,1500亩马铃薯长势喜人,种植大户和村民每隔几天就到地里查看。
马铃薯、辣椒、花椒……这些来自贵阳本地的优质食材,在位于开阳的贵州馋解香食品开发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被加工成一包包土豆丝,销往全国各地。
“开阳土豆富含淀粉,果胶,蛋白质,钾,柠檬酸,维生素B、C以及食物纤维等。所以我们选的土豆是本地的,口感更脆;辣椒也是优先用本地种植的,保留‘黔辣’的醇厚;再搭配五湖四海精选的花椒、植物油等10余种香料和辅料,才能调出那口让人回味无穷的味道。”馋解香公司董事长汪红旗说。
金黄锃亮的土豆丝,令人垂涎;麻辣爽口的口感,让人回味无穷;清香酥脆的韵味,更是让人久久难忘。
走进馋解香公司位于开阳县禾丰乡穿洞村的加工厂,60余名工人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地完成漂洗、油炸、选料、包装、发货等工序,近十种富硒麻辣丝食品和辣椒产品从这里发往全国,今年上半年,还远销美国、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
![]()
从租房开店到成立加工厂
上世纪90年代,汪红旗夫妻俩因“成本低、合黔味”的想法,决定做起麻辣土豆丝生意。
“那时在家炸洋芋,妻子背着大包跑销路,半斤装的大包里有50小包,每小包5分钱,哪里人多就往哪里去。”汪红旗回忆,一年下来,不仅还清了借款,馋解香土豆丝的名声也渐渐传开。
30余年来,汪红旗始终坚守“食材为本”,常常前往食材原产地考察,只为把控每一份原料的品质。同时,结合市场反馈,开发出蟹黄味、番茄味等多种口味,深受市场欢迎。
“现在我们的生产线24小时不停歇,但还是供不应求。所以今年投资建设了食品加工基地,总投资8000万元,目前第一条生产线已投产,预计今年产值可达4000万元,二期的4条生产线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汪红旗介绍。
从租房开店到成立加工厂,从“解馋”到“解贫”……如今,馋解香已从街边小摊发展为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多元化企业,涵盖油炸马铃薯丝(片)、淀粉加工,以及辣椒、花椒的种植与购销,获评“贵州生态农业优秀品牌”等。
![]()
一根土豆丝串起“乡村振兴链”
麻辣土豆丝的走红,不仅成就了一个品牌,更带动了一方产业。
馋解香公司创新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村集体”模式,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在开阳带动有条件的村(社)发展富硒辣椒、马铃薯等产业。与此同时,村民种植的辣椒和土豆等农产品,绝大部分都被贵州馋解香集体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收购。
“我们为村民提供了种子,并且以有保障的最低价格收购他们的产品,确保他们的利益不受市场波动影响。”汪红旗说,例如今年的土豆保底价为每公斤1.6元,实际收购价为每公斤1.8元,这不仅让村民省去找销路的麻烦,还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我们还计划举办种植户培训班,传授先进的种植技术,推广科学种植方法。所有有意愿学习的种植户都可以参加,将免费提供食宿。”汪红旗说,他相信通过企业的参与和支持,能够提升种植户的技术水平,激发他们对农业科技的兴趣和热情,有效地推动乡村振兴。
“辣味经济”不仅提高了农户的种植积极性,还带动了本地纸箱、包装袋等配套产业发展,每年为相关产业带来上百万元产值。
如今,馋解香的麻辣土豆丝已从“解馋小食”成长为“富民支柱”。“下一步,我们要继续做大产业、做优产品、做强品牌,带动更多农户自力更生,用一根土豆丝‘解码’乡村振兴。”汪红旗的话语里,满是对未来的期待。
记者 庭静 文/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