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2
过去,民营口腔与白酒、眼镜并列,被坊间调侃为“三大高利润领域”。在不少人眼中,开一家牙科诊所仿佛等于掌握了一台自动印钞机。
3
业内甚至流传着一种半真半假的说法:“一年回本,三年财富自由”,更夸张的描述是,在部分三四线城市,一口整齐洁白的种植牙所花费的资金,几乎等同于一套房产的首付款金额。
4
![]()
5
然而现实却急转直下,这台看似永不停歇的造富机器骤然停摆。统计显示,近两年来超过6000家牙科机构出现携款失联的情况,平均每天就有约16家诊所悄然关闭,留下大量未完成治疗的患者和无法追讨的预付款。
6
那么,究竟是哪些因素推动了这场从“躺着赚钱”到集体崩盘的巨大转变?
7
![]()
8
牙医市场疯狂扩张
9
民营口腔行业的暴利故事并非凭空捏造,其成功逻辑极为清晰:一边借助专业壁垒构建价格迷雾,另一边则吸引资本快速注资扩张。
10
以种植牙为例,实际隐藏在背后的材料与采购成本通常仅为数百元至一千多元,但面向消费者的标价动辄上万元。在这笔交易中,诊所可抽取高达75%的分成,这一单项业务曾长期支撑起整个行业四成左右的盈利体系。
11
![]()
12
另一大盈利支柱则是牙齿矫正服务,尤其是隐形矫治项目。一套生产成本大约千元的透明牙套,市场报价普遍从三万元起步,在高端私立门诊中,更有客户单次正畸支出突破十二万元,这类群体默默贡献了行业近三分之一的收益。
13
双轮驱动之下,整个民营口腔领域的综合毛利率一度飙升至60%至70%,远超多数传统服务业水平。
14
![]()
15
巨额回报迅速吸引了资本目光,2021年成为投资热潮的巅峰之年。全年共发生近60起融资案例,其中超过二十宗单笔融资额破亿人民币,全行业累计吸金逾130亿元。
16
瑞尔齿科更是在当年创下2亿美元单轮融资纪录,一跃成为资本市场追捧的对象。
17
![]()
18
资本注入后带来的扩张速度令人咋舌。数据显示,从2019年至2022年短短三年间,全国民营口腔机构数量由7.6万家激增至12.2万家,增幅接近六成。
19
这种迅猛发展背后,离不开公立医院资源紧张的现实土壤。许多患者因在公立医院等待排期长达三个月以上,被迫转向收费高昂但响应迅速的私人诊所寻求治疗。
20
![]()
21
关门成为唯一的选择
22
这个被资本吹胀的产业泡沫,并未缓慢消退,而是在多重压力叠加下迅速瓦解。
23
关键转折发生在2023年,国家医保局主导的种植牙集中采购政策正式实施,如同一把精准的手术刀,直插行业暴利核心。
24
![]()
25
新政明确规定,单颗种植牙全流程服务费用不得超过4500元;与此同时,国产种植体单价被压低至630元每颗。进入2025年后,全瓷牙冠的价格也从原先逼近四千元的高位,骤降至572元,降幅超过85%。
26
这一系列调控措施彻底重构了市场规则。患者种牙平均支出减少约55%,而诊所原本高达60%以上的毛利空间,被压缩至不足15%,利润天花板被牢牢锁定。
27

28
外部监管收紧的同时,行业内斗早已白热化。前期资本催生出的海量新机构,使原本尚属蓝海的市场迅速演变为红海厮杀。
29
如今在一、二线城市的商业街区,一条街上聚集二十余家牙科门诊已不罕见,最近两家门面间距甚至不足四十米。当市场进入存量竞争阶段,最直接的竞争手段便是降价抢客。
30
![]()
31
价格战激烈程度前所未有:原本定价198元的常规洗牙项目,被多家机构下调至29元引流;更有诊所打出“999元种一颗牙”的宣传标语吸引眼球。
32
消费者也越来越理性,不再轻易为品牌溢价买单。调查表明,相较于2021年的高峰,当前选择民营口腔服务的人群比例已下滑42个百分点,仅剩38%的公众仍持信任态度。
33
![]()
34
雪上加霜的是,收入断崖式下滑之际,运营成本却丝毫未减。位于一线城市核心地段的中型诊所,月租金可达五万元;一台基础口腔CT设备采购价约二十万元,属于刚性投入。
35
营收锐减与固定开支高企形成双重挤压,导致大量机构现金流断裂,歇业倒闭成了唯一的出路。
36
![]()
37
探索新的生存法则
38
此轮倒闭潮席卷广泛,无一幸免。不仅街边小型个体诊所纷纷关门,一些颇具规模的连锁品牌同样难逃厄运。
39
上海臻威口腔事件震惊业内,原股东卷走患者预缴款项达1500万元后失联;哈尔滨某占地三千平方米的大型口腔门诊突然停业,拖欠员工薪资及患者后续治疗费用。
40
![]()
41
就连深耕成渝地区十年、曾拥有七家分店的老牌机构欢悦口腔,也陷入全面闭店困境,停摆时背负三百万元房租欠款及上千万元供应商债务。
42
资本市场反应更为冷峻:上市企业瑞尔集团股价自2022年高点14.62港元一路滑落,截至2025年已跌至1.96港元,跌幅超八成,最终被剔除港股通名单,标志着资本狂热时代的终结。
43
![]()
44
尽管“暴富滤镜”已然破碎,但这并不代表行业走向终结,而是步入一个更加成熟且分化的转型期。
45
虽然供给侧乱象频发,但需求端的基本面依然强劲。我国居民口腔疾病患病率超过90%,但实际就诊率仅有10%,存在巨大诊疗缺口。
46
![]()
47
加之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65岁以上人群缺牙率超80%),以及儿童龋齿发病率居高不下(已达50%),未来潜在市场规模依旧可观。有研究机构预测,到2030年我国口腔医疗市场总值有望达到4000亿元。
48
surviving 机构正在积极探寻新出路。第一条路径是向下沉市场布局,将重心转移至基层城市与县域地区——这些区域公立资源薄弱,同时民众对价格较为敏感,恰好与政策限价形成匹配。
49
![]()
50
在那里,民营诊所“当天接诊、一周内完成种植”的高效模式,相比公立医院漫长的等待周期具备显著竞争优势。
51
第二条路径是内部挖潜,推动效率革新。例如采用3D打印技术制作牙冠,可使单位成本下降30%;引入AI辅助正畸设计系统,能减轻医生近一半工作负担。通过科技手段实现降本增效,重塑成本结构。
52
![]()
53
第三条路径是向规范化转型。越来越多机构主动放弃以往依赖预付费储值的经营模式,转而接入医保结算体系,依靠公开透明的收费标准和优质医疗服务赢得患者长期信赖。
54
结语
55
当前民营口腔所经历的艰难时期,本质上是一场迟来的行业整顿,是从依赖信息不对称牟利,回归医疗服务本质的必然过程。
56
对于仍在坚守岗位的从业者而言,“三年致富”的美梦已经破灭,未来的每一分钱都将依靠精湛技艺和真诚服务换取,这种“靠本事吃饭”的新常态将成为主流。
57
![]()
58
而对于广大普通民众来说,一个价格更清晰、流程更标准的口腔诊疗环境正在逐步建立,无疑是值得期待的重大利好。
59
野蛮生长的时代已经落幕,未来的市场终将归属于那些真正专注于提供医疗价值、脚踏实地经营的机构与专业人士。
60
![]()
61
信息来源:
62
1.《满口牙齿拔完,口腔诊所却“跑路”了》2025-07-25 13:38来源: 中国新闻网
63
![]()
64
2.《治疗一半机构没了!福斯曼多地门店倒闭关门,创始人回应“投资方毁约不投了”》华夏时报2025-02-18 22:56
65
![]()
66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