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莅站在被告席上,曾经的中国进出口银行北京分行行长,造船界人人敬畏的 “融资教母”,此刻垂垂老矣。
在金融圈,她曾是特殊的存在。
四十多岁时仍身姿挺拔,衣着剪裁得体,言谈间自带气场。作为国有大行少有的女性一把手,“美女行长” 的标签早年间就跟着她的名字流传。
![]()
检方指控很明白,她受贿9389.97万元,近一个亿。
旁听席有人唏嘘,当年见她要在会议室等两小时,如今只能等法槌落下。
说起来,李莅的贪腐不是临时起意。
2010年,中飞租赁要申请贷款,项目却卡在评审环节,负责人无奈下找到了李莅。
她那时是口行交通运输融资部总经理,这个融资对她来讲就是一句话的事,然后贷款很快就放了出去。
回报来得也很直接,李莅和丈夫一起收下对方副总裁送的360.5 万元。丈夫成了她的 “白手套”,前台办事,后台收钱。
这只是开始,2013年起,她拉上下属王威,给德国公司、欧洲船东的船舶项目开绿灯。
两人约定利益对半分,1391.19万美元贿赂款,折合人民币 8912 万多,悄悄流入口袋。王威后来分了她 60 万 “投资返款”,剩下的暂存着。
后来她的权力越来越大,2012 年任上海分行行长,2019 年调回北京当行长。十年间连升多级,在男性主导的金融管理层,这位被称 “美女行长” 的女性一路走到顶端。
权力成了提款机,业内流传着话,想融资找李莅,教母大手一挥好几亿。
李莅落马后,网上开始传出一些桃色新闻。
有些人盯着 “美女行长” 的标签做文章,说她当年把领导留在套房过夜,说她靠美貌征服十多位高层,评论区里则满是低俗揣测。
![]()
但局长经过考证,这些说法站不住脚。
很简单,咱们去看中央纪委的通报就知道。通报里明明白白写着她的问题 ,独断专行,夫妻联手敛财,十八大后仍不收敛。通篇没提半个字所谓的 “以色事人”,更没提 “权色交易”“钱色交易”。
熟悉官方通报话语体系的人都清楚,这种级别的干部查处,但凡涉及这类问题,通报里绝不会含糊。要么明确点出,要么用 “生活腐化”“违反生活纪律” 等表述间接提及。可李莅的通报里,连这类字眼的影子都没有。而反观中行董事长刘连舸的通报“道德败坏,家风不正”,则印证坊间传闻的他喜欢美女,多次结婚,甚至娶了自己儿子的女朋友。
更关键的是她的履历,1994 年从航天系统调入银行,从信贷部干部做到行长。二十多年的晋升轨迹,每一步都踩着船舶融资的专业节点。
2008 年西方银行退出航运市场,是她带队填补空白。能被称为 “教母”,靠的是专业能力,不是谣言里的美貌。
网络上的桃色传闻,其实是对反腐重点的偏离。
李莅案最该警醒的是什么?是她手上的权力太集中。
信贷审批和监督全由她管。项目过不过,放款快不快,她说了算。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腐败成了必然。
跨境业务更是监管盲区。她收的美元贿赂,靠离岸账户转进来,多年没被发现。
还有 “旋转门” 风险。她在行业里人脉深厚,说句话就能影响企业订单。这种影响力没被制约,最终变成权钱交易的筹码。
这些制度漏洞,比 “美女行长” 的八卦可怕百倍。
李莅当庭认罪了。她说自己热爱航运金融事业,却用职权换了钱,良心不安。
近亿赃款在追缴,可她造成的伤害没那么容易弥补。
违规贷款扭曲了市场公平,被操纵的评审误导了资源配置,最终买单的,是国家信用和行业健康。
金融反腐该盯的,从来不是女性干部的外貌和 “美女行长” 的标签。
是权力的笼子扎得牢不牢,是监管的眼睛亮不亮,是每一笔贷款有没有真正流向实体。
这才是李莅案最该留下的教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