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收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议题,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对于广大农民工和脱贫群众,“十四五”期间四川在拓宽他们的就业渠道、端稳饭碗方面有哪些实打实的办法,取得了哪些成效?
在10月23日举行的“决胜‘十四五’ 续写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六场上,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全晓锋介绍,截至今年9月底,全省农民工转移就业规模达到2623万人,实现劳务收入5681亿元;脱贫人口务工规模达到250.5万人,超额完成了国家下达任务;农民工返乡创业累计达138万人,带动就业267万人。“十四五”期间,全省从五个方面拓宽农民工和脱贫人口的就业渠道、端稳“饭碗”。
![]()
强化政策集成
构建全链条就业扶持体系
系统构建覆盖各类主体、贯穿就业全过程的政策支持体系。对有组织劳务输出成效显著的工作机构给予奖补;对吸纳就业的企业,落实税收减免、担保贷款、社保补贴等政策;对跨区域就业人员发放交通补助;对自主创业者提供税收优惠、创业补贴和金融支持;对公益性岗位安置的,落实岗位补贴等;对参加技能培训的劳动者,给予培训补贴和生活费补助,全面减轻就业创业负担。
拓宽就业渠道
推动外出就业与就近就业双向发力
一方面,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健全有组织劳务输出机制,依托遍布全国的1125个驻外农民工服务站,为省外就业的1053万农民工提供全程保障。另一方面,大力挖掘省内就业潜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吸纳就业,在重点工程项目中积极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建成县乡村三级劳务服务体系并推广“蜀我·会找活”用工平台促进精准匹配,同时完善返乡创业服务体系带动就业。截至目前,全省已有1570万农民工在省内实现稳定就业。
实施技能赋能
提升就业质量与市场竞争力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紧密结合产业发展需求,大规模开展针对性职业技能培训,“十四五”期间累计培训农村转移就业劳动力131万人、脱贫人口35万人,落实培训补贴15亿元。同时,着力打造“川字号”劳务品牌,培育了岳池输变电工、自贡彩灯工匠等60个特色劳务品牌,带动就业500万人,从业人员收入显著高于普通行业水平。
优化公共服务
打通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
大力推进公共就业服务向基层延伸,全省已建成零工市场(驿站)843家。持续开展“春风行动”等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累计举办各类招聘2.8万场,发布岗位信息1800万个。创新开展“点对点、一站式”返乡返岗直达运输服务,切实解决务工人员出行难题。
聚焦脱贫人口
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对脱贫人口实施优先组织外出、优先吸纳就业、优先稳岗保障、优先兜底安置,通过开展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确保脱贫人口就业规模稳步增长,牢牢守住了不因失业导致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来源:四川在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