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陈静
“现在找工作不用再奔波,在社区服务站就能获得精准推荐,就像有个‘就业管家’在身边。”这样便捷的体验,正成为四川劳动者的普遍感受。11月7日,在四川省“决胜‘十四五’ 续写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刘会英向媒体介绍,四川已构建起一个高效、便捷、可及的就业服务圈,切实打通了就业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刘会英(图据四川发布)
“15分钟服务圈”成型,1.2万个站点遍布城乡
“十四五”期间,四川推动就业服务深度下沉,让“就近享、容易办”从愿景变为现实。
“我们在社区、商圈、高校、交通枢纽等人口密集地,因地制宜建成基层公共就业服务站1.2万个。”刘会英在发布会上介绍。这张庞大的服务网络配备了1.5万名专兼职人员,并建成843家零工市场,成功构建起“城市15分钟、乡村5公里”的就业服务圈。
在服务载体上,四川坚持城乡统筹。刘会英说:“我们在城市打造了一批创业街区、创业楼宇和创客集市等特色载体。”目前全省拥有创业孵化基地395家、特色创业载体275个,累计入驻创业实体(项目)10.8万个,为创业者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三级劳务体系创新,农村劳动力转移更有序
针对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四川探索出了一条创新路径。“我们在乡村创新探索‘县有国有劳务公司、镇有劳务合作社、村有劳务经纪人’三级劳务服务体系。”刘会英表示,这一体系让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更加方便高效、规范有序,年均服务转移就业达153.3万人次。
与此同时,就业失业登记、求职招聘登记、就业扶持政策申领等事项全面下沉社区,实现了“群众不出社区就能办理”。通过精准摸排和信息推送,基层就业服务站成为劳动者身边最贴心的“就业顾问”。
数字赋能“免申即享”,精简材料70余项
在数字化浪潮中,四川就业服务也实现了智慧升级。刘会英介绍,四川已建成覆盖5900余万名劳动者的就业创业实名制数据库,并建立公安、教育等13个部门常态化数据共享机制,为就业公共服务提供了坚实的数字化支撑。
“群众足不出户动动手指就能办理求职登记、灵活就业社保补贴申请等就业服务。”刘会英说。通过打造全省统一的网上办事大厅和“四川e就业”微信服务号,推行“免申即享”“直补快办”等方式,四川已精简办事材料70余项,真正实现了“让群众少跑路、少验证、少盖章、少填表”。
从遍布城乡的实体站点到便捷高效的线上服务,四川构建的这张就业服务网,正让“找工作”这件事变得越来越简单、越来越贴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