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山东烟台招远市金岭镇大户陈家村的大户庄园金水湾景区吸引众多游客露营休闲。
![]()
山东烟台招远市金岭镇大户陈家村的种植户在经营的果园里采摘苹果。
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虽已圆满落幕,但主场活动承办地——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市金岭镇大户陈家村忙碌依旧。该村凭借特色发展成果与丰收节集聚的人气,热度不减、持续升温。据统计,今年国庆中秋8天假期,大户陈家村接待游客突破2万人次,节后到村考察交流的团队、洽谈合作的企业络绎不绝。
这座胶东半岛的小村庄凭何脱颖而出?其发展路径能否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可复制经验?中国城市报记者对此展开深入报道。
从交通赋能到产业升级
“农业+”打开发展新局面
从地理位置看,大户陈家村距威乌高速招远出口仅11.8公里,距潍烟高铁招远站20公里。这样的区位条件,使其在物流运输、游客接待等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长期以来,便捷的交通服务持续发挥虹吸效应,为村庄经济的稳健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尽管拥有区位优势,但大户陈家村村委会并未安于现状,而是主动作为,通过招商引资、完善基建等提升配套服务水平,以达到吸引客流、提升留客能力的目的。如今,大户陈家村已形成钟离湖酒店、林苑宾馆、新于里民宿等多元化食宿体系,可同时容纳1500人就餐、700人住宿。这样的配套规模既能为该村日常旅游接待提供坚实保障,还可满足节假日期间游客需求。
近年来,大户陈家村积极谋划,通过举办各类活动进一步拉动村庄品牌和产业经济发展。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在大户陈家村举办,更是将这份热度推向了新的高潮,极大地提升了大户陈家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活动是窗口,产业是根基。”烟台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吴晨光长期驻点大户陈家村指导,他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分析称,大户陈家村能受到国家部委关注的主要因素在于秉持了“农业+”发展理念,通过产业链延伸实现效益提升。以鲜食果品为核心,该村规划建设了粮食收储加工中心、果品交易中心、大户酒庄等项目,并配套苹果冷风库、葡萄保鲜库等功能性设施。这些项目完善了从田间到餐桌的产品体系,推动产业链相加、价值链相乘、供应链相通的“三链重构”,年产值增长达20%。
目前,大户陈家村已构建“果品—果汁—果酱—果酒”全产业链条,农产品附加值显著提升。同时,村委会牵头,企业跟进,合力挖掘胶东民俗文化,通过“回购+租赁+入股+置换”盘活闲置资源,围绕美食、红色教育、康养医疗、亲子游乐等主题开发多元文旅板块,并依托村史馆、忠烈馆等革命遗迹打造红色文化体验带,形成“农旅+文旅”融合发展新局面。
从零散耕作到品牌运营
“统—分—统”机制点燃共富引擎
产业的蓬勃发展,除了模式创新,更有内生动力。大户陈家村驱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是其独具特色的“统—分—统”三位一体机制。烟台市委副秘书长、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高言进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统—分—统”是大户陈家村一产发展核心,其实施步骤分为三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的“统”,即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整合资源,夯实农业绿色高效产业化基础。2013年,大户陈家村党委成立了大户庄园农林专业合作社,通过流转本村及周边8个村的零散耕地、荒山荒坡总计1.25万亩,由合作社统一规划、建设、经营。这一举措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也极大改善了生产条件。同时,合作社制定并细化了收入分配制度,确保各方利益均衡,破解了收益分配难题。
第二个层面的“分”,即专业人才分包经营,激活内生发展动能。在村党委统领全局的基础上,大户庄园农林专业合作社开始推行乡土人才负责制。根据自然地势和村情民情,将流转来的土地划分为多个小型农场,发包给经过培训,懂技术、善管理的乡土人才。这些乡土人才在合作社的指导下实行标准化、规模化田间管理,既回笼了资金又分散了经营压力,实现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目前,园区家庭农场数量已经增加到120多个,周边村60%的劳动力成为“产业工人”,每亩收益超过2万元。
第三个层面的“统”,即企业统一运营,实现规模化品牌化发展。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大户陈家村通过合作社实行生产资料统购、生产管理统管、病虫害统防统治、品牌运作与产品销售统一的“五统一”运作模式,且在2015年注册“大户庄园”商标后,逐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销售。数年后,凭借优良的产品质量和显著的品牌效应,当地农产品价格普遍达到同类产品市场价的2倍以上。
依靠创新机制,大户陈家村不仅加快了自身发展步伐,还与周边邻村建成“大户新村联合党委”,打造招远市大户新村产业融合发展共同富裕践行区,在优化健全组织体系的基础上,把各村资源、人才等统筹起来,统一制定产业规划、布局产业项目,谋划共建项目,引导优质资源向优势产业聚集。
从零散耕作到品牌运营,从单村发展到联村共富,大户陈家村的“统—分—统”机制不断优化升级,一年更比一年完善高效。数据显示,2024年,该村合作社销售收入6700万元,带动7个村集体增收300多万元,实现了集体和村民的“双赢”。
从头雁领航到企村联动
利益联结让村民共享发展红利
乡村搞发展,绕不开“领头干部”与“龙头企业”。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了解到,村党委书记陈松海就是大户陈家村村民心中当之无愧的“领头雁”。
1983年,陈松海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便通过党建引领,全方位发展集体经济。数十年来,大户陈家村的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鲜活样本。
“发展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陈松海常将这句话挂在嘴边。他坚持“工字号”创新与“农字号”推进双轮驱动,通过技术攻坚、人才引育和持之以恒的努力,促进村集体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效益不断提升。
在众多村民眼中,陈松海还是一个敢于“攀高枝”的人。他牵头与南开大学、烟台农业科学院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展开合作,积极引进新技术、新项目;四处寻觅人才,为村庄发展注入强大的智力支持。“只有保持战略定力,不断探寻新项目、新路子,才能确保村庄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陈松海这样说道。
在陈松海引领大户陈家村集体经济村民和个体经营者积极奋进的同时,烟台钟离湖农业投资有限公司作为龙头企业,在该村的发展进程中同样发挥着关键作用。
据介绍,烟台钟离湖农业投资有限公司是2022年5月18日成立的国有控股企业。该公司宣传部长王招玲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介绍道:“‘十四五’时期,我们以金岭镇大户庄园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为基础,整合周边13个自然村的资源,实施‘大户新村产业融合发展共同富裕建设’项目,总投资规模达9.8亿元。”
为助力大户陈家村实现可持续发展,烟台钟离湖农业投资有限公司构建了涵盖人才培训、文旅、体育、餐饮住宿、康养等五大板块的产业体系,启动建设果酒生产线、冷链物流中心等项目,为农产品的深加工和流通提供了坚实保障。(图片由大户陈家村村委会提供)
■中国城市报记者 王 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