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本文所述内容均基于权威信息来源,具体参考资料详见文末。
![]()
提到港口,很多人脑海中会浮现“经济命脉”、“财富枢纽”这样的词汇。
然而在东非,巴加莫约港的命运却令人唏嘘。它本应成为坦桑尼亚崛起的关键支点,结果却因决策反复沦为发展道路上的深刻教训,背后写满了错失良机的无奈与遗憾。
主权的代价
![]()
故事要追溯到数年前,坦桑尼亚政府为推动国家现代化进程,决定在沿海重镇巴加莫约打造一座世界级深水港。项目计划总投资超百亿美元,目标年吞吐量达2000万标准集装箱,并同步规划建设容纳700家企业的综合性经济特区,预计将直接创造十万个就业岗位。
这一工程对坦桑尼亚意义非凡——丰富的黄金、钻石与天然气资源将借此高效联通全球市场,实现资源变现;对中国而言,该港也将成为辐射非洲大陆的重要物流节点,形成互利共赢的战略布局。
![]()
但出人意料的是,新任总统马古富力上台后立即叫停项目,公开批评合作协议是“新时代的殖民契约”。
此前,前任领导人曾深情表示:“没有中国的支持,就没有坦桑尼亚的复兴。”可短短几年间,昔日热火朝天的工地已被荒草覆盖,宏伟蓝图戛然而止,令人困惑不已。
![]()
核心争议在于中方提出的30年港口运营权安排,被部分政界人士渲染为对国家主权的侵蚀。
同时,政府财政紧张,无法妥善安置拆迁居民,赔偿问题久拖不决,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矛盾。而新总统擅长借助民族主义情绪凝聚民意,巧妙地将商业合作条款与殖民历史记忆挂钩,高举“捍卫国家尊严”的旗帜,迅速赢得国内广泛支持。
![]()
2019年6月,中坦双方谈判宣告破裂,项目陷入停滞。
但人们似乎淡忘了那段风雨同舟的历史: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国自身尚处困难时期,仍派出数万名技术人员,耗时十年建成坦赞铁路,至今仍是东非地区的交通骨干线,这份情谊真实而厚重。
如今一个长期运营机制却被贴上“主权威胁”标签,发展机遇就此中断,后续发展路径也被严重误导。
![]()
空头支票与真金白银
![]()
在中国退出之后,坦桑尼亚转而寻求英日等西方国家接盘,自信于本国的地缘优势和资源优势足以吸引替代伙伴。然而现实很快给出了残酷回应。
英国派来经贸代表团,言辞慷慨激昂,提出条件却极为严苛:要求掌握超过50年的运营管理权,比中方原方案多出20年;同时还强制执行欧盟严苛的环保与劳工规范,导致建设成本预计翻倍增长。
![]()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英国本土高铁HS2项目长期延误、预算失控,技术能力备受质疑,又如何有能力主导如此庞大的海外基建?后来外界才逐渐看清,其真实意图聚焦于短期收益高的天然气开发,而非真心助建港口。
至于日本方面,虽以“高质量基础设施”为口号承诺提供资金与技术支持,但其在非洲的实际投入始终局限于小型民生项目,如农业培训、灌溉系统修建等。面对百亿级大型港口工程,既缺乏足够资本储备,也无成熟经验支撑。
![]()
日方考察团实地走访后,以地质结构复杂为由宣布项目无限期搁置,最终仅留下一套关于码头管理理论的小型课程资料,形同敷衍。
相较之下,中国最初的合作模式更具可持续性:通过大规模投资换取长期运营权益,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坦桑尼亚发展越快,中方回报越高,真正做到了命运与共、协同前行。
![]()
即便在大项目搁浅后,中国企业仍在坦桑尼亚持续推进多个务实工程:完成达累斯萨拉姆港航道疏浚,使7万吨级货轮得以顺利靠泊;扩建林迪省渔港设施,大幅减少渔获损耗;建成马古富力大桥,将原本两个多小时的跨河通行时间缩短至五分钟。
这些成果实实在在改善了当地民生与物流效率,与英日两国纸上谈兵式的承诺形成鲜明对比。
![]()
一张沉重的账单
![]()
项目的长期停滞带来了连锁性经济损失。首要问题是物流体系承压加剧,原本寄望巴加莫约港分流压力,现实却是所有货运继续依赖老旧的达累斯萨拉姆港,造成严重拥堵。
据2023年底统计数据显示,货船平均需等待24天才可进港卸货,目前干散货船舶排队时间仍高达二十天以上。
![]()
世界银行评估指出,在此期间坦桑尼亚对外贸易运行效率下降20%,咖啡、腰果等主要农产品出口成本上升30%,大量利润消耗在无效等待中。
地下蕴藏的57万亿立方英尺天然气资源也因此无法外运转化,仅停留在纸面储量阶段。
![]()
国际能源巨头壳牌公司的设备长期闲置于海岸边,任由风吹日晒生锈腐蚀,液化天然气出口计划被迫推迟五年,巨额前期投入化为泡影。
普通民众承受着最直接的代价:当初承诺的十万就业岗位化为乌有,青年失业率从2016年的10%攀升至13%,全国整体失业水平维持在15%左右。
林迪省渔民眼睁睁看着刚捕捞上来的鱼因缺乏冷链与装卸设施而在船上腐烂,辛勤劳作换不来收入,悲愤难言。
![]()
更严峻的是区域竞争格局的变化:肯尼亚已建成蒙内铁路并推进拉姆港开发,埃塞俄比亚开通亚吉铁路连接吉布提港,纷纷抢占东非物流枢纽地位。
原本已有190多家企业意向入驻巴加莫约经济特区,如今纷纷转向邻国落地设厂。坦桑尼亚不仅错失发展窗口期,区域影响力也随之削弱。
![]()
转机终于出现。2021年马古富力总统逝世后,萨米娅·苏卢胡·哈桑接任总统职务。她秉持务实外交理念,明确表示“非洲的发展离不开与中国合作”,重启双边对话。
2023年桑给巴尔总统访华期间正式提出恢复项目建议,2024年坦桑尼亚副总统赴北京举行高级别磋商,最终达成联合运营管理并引入技术转移的新合作框架。
![]()
这一转变表明,坦桑尼亚高层已逐步认识到:真正的国家主权不是闭门自守,而是在平等合作中增强自主发展能力,让人民切实享受到经济增长带来的福祉。
如今由中国企业承建的马古富力大桥已正式通车,当地工商联合会负责人感慨:“我们需要的是能用起来的基础设施,不是口号和演讲。”
结语
![]()
巴加莫约港的曲折经历,为所有渴望发展的国家敲响警钟:国际合作必须立足实际,警惕被情绪化叙事裹挟。唯有脚踏实地、注重实效的合作,才能带来真正的繁荣。
试想,若当年未终止该项目,今天的坦桑尼亚或许早已迈入区域强国行列?
参考资料:中国财富网《今年出口非洲最大BRT订单,200台金旅公交交付坦桑尼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