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喜欢上了内观瑜伽,这种瑜伽像舞蹈一样优美,身体和音乐同时律动,运动者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感受身体感受的流动,这种形式的运动也带来的觉察,对我来说不亚于正念。
我最近的思考和写作方向,基本上也都是向内。之前我们谈到了内化、内在小孩,今天是父亲节,所以文章的科普主题是:内在父母。
我们内心会有很多声音,有的声音源自于自己的感受或者需求,而有的声音源自于外界的他人或者社会。在我们的一生中,我们不断通过内化和整合这样的心理机制,去确保自己的现实生存安全和心理安全,而在这个过程中,总有一些声音会阻碍我们,比如:你不够好、哭没有用要坚强、可能是我太敏感了等等。
这些声音看起来是理性的,是自我鞭策的,但它们都属于我们的[内在父母]。
![]()
什么是内在父母?
心理学中,不仅有内在小孩的概念,也有内在父母的概念,内在父母的概念在自体心理学、完形疗法、荣格分析心理学、内在家庭系统理论等多个流派中都是被反复提及和使用的概念。它通常诶用来描述我们内心中代表父母功能或养育功能的那一部分自我。
在定义上,内在父母是我们内心中代表父母声音、照护角色或规范性功能的心理子结构,它可能来自早年与父母或照料者的互动经验,也可能在成年后经过反思和修通重塑形成。
它可以是批评性的、否定性的内在批判,也可以是温暖、慈爱、稳定的理想父母。
内在父母这部分也是我们内化而来的,我们的内化也是有选择性的内化,所以内在父母常常来源于以下三个部分:
1.真实的父母形象:我们童年时期父母的教养方式和情绪回应模式,被内化为内在的一套养育系统,这是最早的内在父母。如果父母总是苛责,那么内化出的养育系统则是一个严厉的、羞辱性的内在批判者;如果父母稳定而温暖,则养育系统是一个支持性的系统。
2.文化与社会规范的内在化:很多“应该”、“不可以”和“必须”的观念其实是来自社会的规范,它们也会以父母之名进入我们的内心。
3.个人成长中的重塑:通过心理成长、反思和疗愈,我们可以重建或更新内在父母的声音,成为更温柔、支持和接纳自己的成年人。
如果说内在小孩代表情绪、需要、创伤和依恋感,那内在父母代表界限、照顾、支持与规范。
当这两个部分彼此不对话或者冲突严重时,个体的内在就会常常感到撕裂、否定、羞耻或自我攻击。如果我们发展出温和而坚定的内在父母角色,就能更好地接住自己脆弱、渴望、混乱的内在小孩。
最近,引导型恋人在网络上非常火,这似乎意味着很多人想要通过寻找伴侣的方式来重建自己的内在父母。引导型恋人意味着情绪稳定,意味着温暖而坚定的支持你,意味着能解决问题为你兜底,意味着懂你……
但事实上,很多人都忘了,真正能有力量懂我们自己的那个人,正是现在的自己。
我一直觉得,把希望寄托于外在,不如重拾自己的力量,为自己重新建立“内在父母”,让我们的自我更加稳定灵活、坚固温柔。我想,当我们开始重新学习成为一个坚定而温柔的内在父母时候,这不仅能安顿我们的内在小孩,也在悄悄改变着我们与他人、与世界相处的方式,以及看待生活、关系的方式。
以下是一些内在父母重建的练习建议:
觉察你内在批判性的声音:它像谁?你想对它说什么?
写一封信,来自理想的内在父母:你希望被怎样爱?怎样对话?
当你焦虑、自责、孤独时,练习温柔地对自己说:我知道你现在很难受,但我在这儿,我不会离开你。
这不是自我欺骗,也不是逃避现实,而是你内在真正的“重新生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