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细胞、细胞因子几乎是所有生物医药的靶向细胞,或作用机制的细胞。
对大多生物药的类型来说,药物本身并不直接对疾病发起攻击,而是通过间接的“激活”或“抑制”免疫细胞,细胞因子等来进行药物作用机制。
所以说,人体内免疫细胞,细胞因子的状态就非常重要了。
人在出生前免疫系统未受到过外界刺激,所以往往处于一种耐受的状态。
出生后,身体和外界接触,外界的免疫源会刺激免疫系统应对,从而发生分化发育。另外,免疫系统同时也会随年龄增长而衰老和耗竭。
![]()
一项研究对10名健康足月新生儿、23名健康学龄儿童、25名年轻人和11名老年受试者外周血中的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水平进行了测试。
这个数据对药物研发非常有参考价值!

免疫细胞的动态变化

与新生儿相比,脐带血中T细胞的相对比例较低,而B细胞的相对比例较高。
T细胞的比例在人的一生中,数目均保持相对恒定。
而B细胞比例在出生后逐渐增加,并在学龄期达到峰值,然后在成年期逐渐下降。
![]()
对NK细胞说,脐带血和新生儿外周血的比例相似,占淋巴细胞的15%左右,并且在一生中逐渐增加,在年轻人中NK占淋巴细胞的比例高达40%。
![]()
这些结果表明,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频率随年龄的增长而波动,并可能导致免疫能力与年龄相关的变化。
还有四种先天T细胞群,不变的自然杀伤T细胞(iNKT)、粘膜相关不变T细胞(MAIT)及γδ T 细胞的Vδ1和Vδ2亚群。
这些细胞在脐带血和新生儿外周血中极为罕见,但在出生后扩增,在成年后达到最高水平。
![]()
![]()

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

所有受试者Th2细胞因子IL-4和IL-5水平相似,但新生儿血液中IL-9的水平显着低于脐带血,且在学龄期显着下降,并在成年后升高。
不同年龄组血清中Th17相关细胞因子IL-17A和IL-21的水平没有差异。
与新生儿和儿童相比,脐带血中IL-22的血清水平显着较低,而与所有队列的外周血相比,脐带血中IL-23的水平显着较高。
与脐带血、新生儿和儿童相比,成人促炎细胞因子IL-6/8/10的血清水平显着升高。
T 细胞和 NK 细胞生长因子IL-2 的水平在所有研究的年龄组中都相似。最后,新生儿的IL-15水平显着高于脐带血,学龄儿童的IL-15水平显着高于成人。
![]()

结论

适应性免疫系统的发育在生命的胎儿期就开始了。
妊娠12周时,B细胞出现在血液和脾脏中,T细胞从大约14周开始离开胸腺。
在新生儿期,感染反应偏向促炎反应,免疫系统由于接触微生物而获得适应性特征。
![]()
随着年龄的增长,免疫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会受损,持续的炎症会导致慢性发病、残疾和虚弱。
从新生儿到成年,再到老年,个体淋巴细胞群频率和细胞因子水平根据年龄而变化。老年人的慢性炎症状态使他们更容易患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和传染病的不良后果。
对细胞因子来说,Th1相关细胞因子(IFN-γ和TNF-α)水平在成人和学童中较高,但在脐带血和新生儿中较低。
所有年龄段的 Th2 细胞因子 IL-4 和 IL-5 水平相似,但新生儿脐带血中 IL-9 水平较高,而血清中较低,学童中 IL-9 水平下降,成人中上升。
与新生儿、学龄儿童和成人的外周血相比,Th17相关细胞因子IL-17A和IL-21的水平从新生儿期到成年期没有显着变化,但发现脐带血中IL-22的水平较低,IL-23的水平较高。
与其他人群相比,成人中促炎细胞因子 IL-6 和 IL-8 的水平较高。
细胞因子的失调可能导致老年人的持续炎症,从而增加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和癌症的易感性。
免疫系统随着年龄的变化,是许多年龄相关疾病的根因,也是决定生物药是否能起作用的根本!
这篇文章,值得收藏,值得反复看!
本文可配合我们之前的一篇文章:《》
欢迎各路大佬关注胖猫星球(胖猫的私人社区),一起学习知识,成长,搞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