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恢复限行做准备,郑州多部门做出最新部署:
郑州市生态环境局:
机动车尾气对空气质量影响明显 郑州恢复执行机动车限行措施
随着郑州市机动车保有量不断增加,高峰时段、雨雪时段交通拥堵问题凸显,机动车尾气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日益明显,为提升城市管理效能,缓解道路交通压力,减少机动车污染物排放,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郑州市自2025年11月10日起,恢复执行机动车限行措施。
郑州市是移动源保有量和排放量大市。目前,全市汽车保有量已突破586万辆。全市移动源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一氧化碳年排放量分别为5.4万吨、2.9万吨、11.9万吨,占全市同类污染物排放总量的73.5%、38%、41.1%;秋冬季机动车尾气占颗粒物的21.5%~28.4%,夏季机动车尾气对臭氧前体物挥发性有机物贡献为27.7%~35.2%,均为第一大来源。机动车尾气已成为影响我市环境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
今年以来,郑州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但由于郑州地处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受冷暖气流交汇反复影响,境内风向多变,秋冬季易形成风场辐合中心,反复经历污染传输、滞留过程,污染程度相对较重。2025年10月下旬以来我市已经出现两轮重污染过程,虽然我市及时启动了重污染天气预警响应,对施工工地、工业企业采取了管控减排措施,但是依然出现了污染天气,引起了广大群众的关切。据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专家解析成因:一是区域污染排放维持高位。污染高值时段,区域PM2.5硝酸盐占比超四成,表明氮氧化物是重要来源;二是静稳、高湿、逆温等多因素叠加,区域气象条件明显转差。污染过程呈现出典型的“累积-短暂缓解-加重”的阶段性特征,郑州近地面存在逆温,是诱发区域污染进一步加重的客观原因。
经气象部门和生态环境部门会商,预计11月~12月郑州市还将出现5轮重污染过程,高湿静稳叠加机动车尾气排放,市民生产生活将较长时间受到重污染天气的影响。实施机动车限行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污染等级,减轻重污染天气影响,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
郑州市公安局:
郑州市区工作日将继续实施机动车尾号限行管理措施,郑州交警提醒广大市民依法出行
2025年11月7日,郑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专班办公室发布《关于恢复执行机动车限行措施的通知》,明确自2025年11月10日起,恢复执行《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机动车限行措施的通告》(郑政通〔2017〕42号)相关规定。
2025年11月10日至14日为限行措施过渡期,其间对违反限行规定的车辆,公安交管部门将以纠正为主,不予处罚;自2025年11月17日起,对违反限行规定的行为,公安交管部门将依法进行处罚。
郑州交警提醒广大交通参与者自觉遵守政府通告规定,提前规划出行路线,合理选择出行方式,做到依法出行、错峰出行、绿色出行,共同维护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
郑州市城市管理局:
城管部门优化停车资源保障,助力城市道路有序通行
为配合尾号限行政策实施,郑州市城管局将通过强化泊位管理、完善智慧停车诱导功能、提升现有泊位利用率,保障城市交通有序运行。
城管部门将对公共停车场和道路路内停车泊位加强日常管理,提升运营企业的服务意识,及时解决泊位标识、标线、标识、标牌缺失、破损等问题,消除安全隐患,方便市民停放。对道路路内停车泊位实行动态管理,联合公安交管部门及时增减泊位,尽可能满足市民的停放需求。
市民可通过“郑好停”公共服务平台的停车诱导功能,实时查询停车资源信息,快速查询到空余车位。城管部门将进一步推进“全市一个停车场”工作,推广“停车一码付”和“先离场、后付费”等便民功能,增强市民停车的便捷度和体验感。
据悉,智慧停车管理平台已整合接入共享车场381个,释放泊位12.16万余个,有效增加了供给。下一步,城管部门将聚焦各重点、难点、焦点、热点区域的停车痛点,精准扩充共享资源,并通过技术手段与宣传引导,着力提升现有泊位的利用率。
郑州市交通运输局:
绿城更添“绿”意,郑州公共交通“邀您”携手绿色出行
郑州的绿色出行体系正日趋完善,为市民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选择。目前,郑州市交通运输局已统筹部署,构建涵盖地面公交、轨道交通、出租车和网约车的全方位保障体系。
地面公交通过延长运营时间至21:00、加密骨干线路发车频次(高峰时段发车间隔≤7分钟)提升运力;轨道交通在重点时段安排20列备用列车,实时监测客流并动态调整运力;同时,已号召全市出租车、网约车全面投入运营,重点加强交通枢纽区域的运力保障。
市交通运输局已指导各运营单位制定详细的大客流应对预案。公交方面通过动态调度车辆、优化充电与保养计划保障运力,并在主要站点安排管理人员与志愿者现场疏导;地铁方面已完成重点车站大客流组织预想与物资准备,将视情况采取客流管控措施,并联合公安部门维护秩序。同时,持续强化设备巡检与应急演练,确保系统稳定运行,全力保障运营安全有序。
推进“地铁+公交”一张网融合运营。郑州公交集团与轨道交通已建立联动机制,通过优化接驳线路、同步调整车辆与列车班次,实现地铁“送到站”、公交“接回家”的高效衔接,提升市民换乘便利度。此外,已进一步加强对公共交通从业人员的安全行车与文明服务教育,严格规范线路运营秩序,确保作业计划完成率稳定在100%以上。通过精细化管理与标准化服务,努力为乘客营造安全、准点、舒适的出行环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