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菠萝
(一)
今天继续介绍最新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抗癌药进展,而且又是一个来自中国的研究。新型的Trop2抗体偶联药物芦康沙妥珠单抗,在对EGFR靶向药已经耐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取得了积极效果。
![]()
肺癌,是中国发病率和致死率最高的癌症之一。肺癌分了很多亚型,在中国,有一个亚型的患者特别多,就是那些EGFR基因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中国中晚期肺癌人群中,接近一半都属于这一类。
对于这些患者来说,口服的EGFR靶向药,从第一代的吉非替尼、到第二代的阿法替尼,再到现在最热的第三代奥希替尼、伏美替尼、阿美替尼等,给患者带来了巨大获益,很多人靠着它们就能带瘤正常生活几年甚至更久。我见过最长的已经十多年了。
但我们都知道,所有靶向药都会面对一个困境:耐药。癌细胞想活着,所以会尝试各种办法来绕过靶向药的封锁线,时间长了,总有些细胞会成功。它们改变了自己的特性,包括新的基因突变,变得对EGFR靶向药不再敏感。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换药了。
一代或二代靶向药耐药后,如果有T790M突变,我们会换成三代靶向药,而三代靶向药耐药后,选择就少了很多,以往基本就是化疗。但化疗效果也不太好,一般只能维持2~4个月。
所有人都知道,三代EGFR靶向药耐药后的患者,亟需新药。
这方面科研特别多,大家探索的方向也五花八门,其中包括了四代靶向药、抗体偶联药物、双特异性抗体、MET抑制剂,还有一些组合疗法,比如免疫药物+抗血管生成药物,等等。到目前为止,科研圈的共识是,因为三代靶向药耐药有很多不同机制,因此不会有一个大家都适用的疗法。未来会是精准治疗时代,多种药物选择共存,根据患者耐药后肿瘤特征进行个性化选择。
这两天最新发表的这篇来自中国的重磅3期临床试验结果,就给出了一个充满希望的选择:芦康沙妥珠单抗。
(二)
芦康沙妥珠单抗是一个针对Trop2蛋白的抗体偶联药物。经常看菠萝科普的朋友应该对这类药物不陌生了,简单地说,它就是用一个针对Trop2的抗体来携带化疗药物,定向去攻击表达Trop2这个靶点的肿瘤细胞的“导弹”。
在很多晚期肺癌,包括那些EGFR突变并对靶向药耐药的肿瘤细胞表面,Trop2蛋白都大量表达。它就像癌细胞表面伸出了一个“天线”,引导着为抗体偶联药物这个导弹去降落,然后释放化疗药物,杀伤耐药肿瘤细胞。
理论很好,但到底有没有用,还得靠临床研究来证明!
在这项代号为OptiTROP-Lung04的3期大型临床对照研究中,招募了376名对EGFR靶向药耐药的非小细胞肺腺癌患者,他们中90%以上都已经接受过三代EGFR靶向药了。
然后患者被平均分成两组,188名进入对照组,用医生选择的化疗药物,另外188名进入实验组,接受芦康沙妥珠单抗。
经过平均一年半的随访,结果非常清楚,芦康沙妥珠单抗完胜化疗!
从下图就能看出,无论是无进展生存曲线,还是总生存曲线,两组都分得很开,说明新药效果远远好于化疗。
![]()
几个关键指标新药都更好,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从4.3个月提高到 8.3个月,总生存期也是显著提高,从图上能看出,在18个月的时候,新药组有65.8%患者活着,而化疗组只有48%,差别还是很显著的。
客观缓解率,也就是肿瘤显著缩小的比例,也是新药组更高,是60.6% vs 化疗组 43.1%。
总之,毫无疑问,从疗效来看,新药肯定比化疗强。值得一提的是,有脑转移的患者,看起来也能获益。
但另一个我们要关注的点是副作用。芦康沙妥珠单抗还是有副作用的,研究中出现显著副作用(3级以上)比例和化疗差不多,是58.0% vs 53.8%,最常见的还是贫血、白细胞减少、腹泻之类的。和化疗相比,芦康沙妥珠单抗有个比较特别的副作用,是口腔黏膜炎,大概60%的患者都会出现。
我最近和很多医生聊,大家的共识是抗体偶联药物因为携带了化疗药,不管靶点是什么,副作用比起口服靶向药还是要大不少,所以使用之前,一定要重视副作用的管理。用任何药物,都是风险收益比的平衡。
(三)
这项研究很有中国特色。
因为这个药来自中国,主要研究者来自中国,针对的也是中国患者特别多的特色癌症: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在不吸烟的肺癌患者中,比例特别高。
说实话,十年之前,我都很难想象中国本土能产生这样的研究,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这样的顶级刊物上。
我国生物医药的发展速度真的是一日千里。这么多年,听着“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以及“二十一世纪是生物的世纪”两句口号成长起来,学习能力超强的中国人,组成了全球数一数二的科研人才库,一旦环境合适,给予机会,能力不可限量。
芦康沙妥珠单抗在中国已经上市,适应症包含了三阴性乳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这次的数据,是对它价值的另一个佐证,期待给患者带来更多福音。
当然,科学还在前行,对芦康沙妥珠单抗的研究还在继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回答,比如,怎么识别对这个药最敏感的病人?还有,能不能和别的药联合,或者序贯使用,在不牺牲生活质量的前提下,进一步延长生存期?
目前,研究者已经在探索芦康沙妥珠单抗+免疫的联合方案了,希望进一步提高疗效。
除了芦康沙妥珠单抗,还有别的抗体偶联药物也取得了积极的结果,比如同样是针对Trop2的德达博妥单抗,今年在美国已经获批用于EGFR靶向药耐药患者治疗。除此之外,还有针对另一个靶点HER3的德帕瑞妥单抗(HER3-DXd)也值得关注。
除了抗体偶联药物,科学家还探索了很多组合疗法,尤其是和化疗的联合。最近,依沃西单抗(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化疗、信迪利单抗(PD-1抑制剂)+化疗、埃万妥单抗(EGFR/c-MET双特异性抗体)+化疗,等等的临床试验中,也都让人看到了希望。
对企业来说,或许这些药物彼此是竞争对手,但对患者来说,选择总是越多越好,尤其考虑耐药患者并非都是一样的情况。希望在精准医疗理念下,大家都能找到最好的选择。
我们很难彻底阻止癌症出现,但可以一再地延迟它的脚步,直到成为慢性病。
致敬科学,致敬生命!
*本文旨在科普癌症新药背后的科学,不是药物宣传资料,更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疾病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Sacituzumab Tirumotecan in EGFR-TKI–Resistant, EGFR-Mutated Advanced NSCLC. N Eng J Med. 2025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