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大学教授的一番话,把家长圈又搅得不安生了。
他公开批评那些每天接送初中、高中孩子的家长,说这种做法就是在“养巨婴”,孩子一点独立性都没有。
说实话,这话一出,网友立刻吵翻了。有人点头赞同,也有人气得直呼“站着说话不腰疼”。
其实,关于家长陪娃这件事,早就吵了很多年。
![]()
还记得几年前,黄冈中学的校长何兰田也说过类似的话。
他觉得家长别老盯着孩子写作业,整天在旁边催、在旁边教,这样只会让孩子越来越被动。
家长的任务不是帮孩子写作业,而是帮孩子调整心态、养成习惯。
学习这事儿,本来就得靠孩子自己悟。
![]()
但家长们可不这么想。
有人在网上回怼:“我们不是想盯,是老师天天在群里发消息要打卡、拍照,谁敢不配合?”
有个上海家长晒出群聊截图,晚上十点老师还在催照片。
家长们看着别人都在拍,只能硬着头皮跟上。
不过,最让人争议的,还得是“接送孩子”这事。
放眼全国,从幼儿园到高中,校门口接送孩子的家长,已经成了城市里最稳的风景线。
有的家长觉得那是“爱的守护”,也有人看不下去,说这分明是“溺爱的起点”。
![]()
这事儿也不是新鲜话题。
早在2012年,郑州一所寄宿中学的返校日,就有媒体拍到一个场景——校门口挤满私家车,家长们提着行李、抱着被褥,一步步送孩子进校门。
要是不说,还真以为是送小学新生。
结果那些孩子,个个都是快一米八的高中生。
有个49岁的王先生,从儿子幼儿园开始就坚持接送,14年雷打不动。
别人问他“孩子都高三了,还接什么送?”
![]()
他理直气壮地列理由:“离学校20公里呢,路上大车多不安全;怕他路上磨蹭;再说,别人都接送,我不送,孩子不得觉得爸妈不疼他?”
听着好像挺有道理,但孩子的想法却完全相反。
这位17岁的男孩跟同学吐槽:“其实我早就想自己上学了,每次看我爸大汗淋漓地拎包,我都觉得怪难受。”
可现实就是——大家家长都接,他也不好意思提。
说到底,这就是典型的“家长觉得有必要,孩子觉得没必要”。
怕孩子受委屈、怕别人看法、怕自己被说不负责任,于是就接着送,成了一种谁也不敢先停的习惯。
前几年,杭州一个家长的帖子又把这话题推上热搜。
![]()
他儿子升高中,离家5公里,不想住校。家长犹豫:让孩子自己骑车或坐公交怕不安全,接送吧,又太累。
底下评论立刻吵成两派。
一派是专家,态度很坚决——反对!
他们觉得5公里对高中生不算什么,走走骑骑都行,能锻炼独立性,还能培养时间观念。
有位教授直接说:“孩子连5公里都不敢自己走,长大能干啥?这是在养巨婴,不是养人。”
这句话,真戳中不少人心里的那根弦。
![]()
但另一派家长反驳得也有理。
“高中早上六点多得到校,晚上十点多才放学。孩子自己上学得五点半起,晚上十一点到家,还怎么休息?开车接送节省一小时,他能多睡会儿,也能多做两道题。”
更关键的还有安全问题。
“电动车乱骑,社会人多,出点事谁担得起?我宁可多跑几趟,也要他平安回家。”
所以,这事儿其实不是“5公里该不该接送”的问题,而是两种教育方式的较量:
有人觉得孩子得摔打着长大;
也有人觉得社会太卷了,孩子不能输。
谁都没错,但也谁都说服不了谁。
在这场拉锯中,家长的角色也在变化。
从以前“盘旋在头顶的直升机父母”,变成如今的“铲雪车父母”——
不光盯着孩子,还替孩子扫清路上的一切障碍。
这种“铲雪”行为,早早就开始了。
孩子还没出生,家长就托关系找幼儿园;
上小学忘带作业,家长二话不说开车送;
孩子和老师闹点小别扭,家长立刻上门“理论”;
中考、高考请家教砸钱补课;
大学毕业了,连找工作都帮着改简历、托关系。
有的甚至孩子工作受点委屈,家长直接打电话找领导。
这些父母都说:“不是我想管,是现在竞争太激烈,孩子输不起。”
他们怕孩子摔一跤就掉队,于是宁愿自己多累,也要帮孩子铺平路。
但问题是,这样的孩子,真能长出“抗打能力”吗?
心理咨询师提过一个例子:
一个18岁的大学新生,不会洗袜子、不会叠被子,开学一周就哭着要回家。
不是他笨,而是父母从小把生活安排得太好。
他根本没机会“练习独立”,结果一到外地,就彻底崩了。
这种事,现实里太多了。
前几年还有新闻说,一个48岁的海归工程硕士,7年没上过班,靠82岁的老母亲养。
老母亲自己身患尿毒症,每月三千多退休金,还得养他。
最后实在没法,只能告上法庭。
结果儿子居然在法庭上说:“我妈从小就帮我安排好一切,我不会工作,也不会和人相处。”
听完真的让人心酸又无语。
没有哪个家长一开始就想养出巨婴。
只是他们太怕孩子受委屈,太怕自己“没尽责”。
于是拼命地护着,护到最后,孩子反而什么都不会。
现在每个周五下午,城市各中学门口还是车水马龙。
家长坐在车里,盯着校门,手上提着饮料和水果;
铃声一响,孩子们钻进车里,边写作业边回家。
5公里的上学路,看似短,其实牵着的是两代人的焦虑。
有人选择放手,让孩子自己走;
也有人坚持守着,用自己的辛苦换孩子的安稳。
到底哪种更好,没有标准答案。
只是希望有一天,家长能慢慢学会——
保护和放手,其实都叫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