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段时间,54岁的张阿姨突然发现自己看东西模糊,尤其晚上的时候,开车总感觉对面车灯晃得她睁不开眼。
她以为是老花加重了,没在意。没想到一个月后,她出现了视野缺损,检查后竟确诊为青光眼。
她懊悔地说:“早知道这些症状预示大问题,我早就去医院了。”
![]()
眼睛是我们身体的重要“窗口”,不仅能看世界,更能“照见”身体健康的隐患。很多大病,往往会先从眼睛发出信号。
今天就来告诉你:当眼睛出现这5种表现时,可能不是小毛病,而是身体在发出“求救信号”。
一、眼皮突然跳个不停——不只是“左眼跳财右眼跳灾”
不少人都有过眼皮跳的经历,大多数时候是疲劳、用眼过度导致的肌肉轻微抽搐。但如果眼皮连续跳动超过一周,甚至伴随面部抽动、口角歪斜、语言不清,就要警惕了。
这是因为眼睑肌肉是脑神经支配的,一些脑部疾病如面肌痉挛、脑干病变甚至脑瘤,都可能通过眼皮跳反映出来。
别再迷信眼皮跳“兆头”了,持久跳动要尽快查神经系统。
二、视力突然下降——背后可能是脑卒中的前兆
如果你某一天早上醒来,突然发现一只眼看不清东西,甚至有点黑影遮挡,不要以为是“睡姿不对”或者“眼屎太多”。
![]()
这有可能是短暂性视网膜动脉阻塞(Amaurosis Fugax),是脑卒中的预警信号。
国家卫健委卒中防治工程指出,短暂性黑蒙常常发生在卒中前的“黄金预警期”,此时及时干预有望避免更严重的脑中风。
如果视力突然模糊、黑影飘动,必须尽快做眼底及颈动脉检查。
三、看灯光有“彩虹圈”——警惕青光眼在作怪
正常人看灯光是清晰的圆形,但如果你发现自己看灯光时会出现彩虹一样的光圈,尤其在夜晚或光线昏暗时更明显,就要警惕青光眼。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早期症状之一就是虹视,常见于中老年女性。它可能突然发作,并迅速导致视神经损伤,24小时内不干预就可能失明。
很多人误以为是白内障,其实白内障不会引起疼痛和恶心,而青光眼发作时常伴有眼胀、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
看见“彩虹圈”,不是浪漫,是危险信号。
四、眼白发黄——肝脏可能出问题了
镜子前照一照,发现自己眼白发黄,别以为是灯光问题。这很可能是黄疸的表现,是肝胆疾病的典型症状。
当肝细胞受损或胆道阻塞时,血液中胆红素升高,就会从眼睛开始“泄露”,让眼白变黄。常见病包括肝炎、胆结石、肝硬化甚至肝癌。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增肝癌病例超过40万人,早期筛查尤为重要。
眼白变黄,别拖,尽快查肝功能和腹部B超。
五、眼前总有“黑影飘动”——可能是玻璃体出血或视网膜脱落
有些人会时常觉得眼前有“飞蚊”,这在中老年人群中很常见。但如果这些黑影突然增多、变大、甚至遮挡视野,就不是普通“飞蚊症”了。
![]()
这可能是玻璃体出血或视网膜脱离,常见于高度近视人群或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
尤其是糖尿病患者,眼底血管非常脆弱,稍有破裂就可能导致出血,严重时可致盲。
飞蚊“飘太多”,不是老眼花,是眼底出大事。
多数人忽视了:眼睛是全身疾病的“前哨站”
眼科医生常说:“眼睛是唯一可以看到血管和神经的地方。”这句话一点不假。
很多系统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自身免疫病、脑部病变,都会在眼底留下痕迹。
一次眼底检查,能发现脑中风风险、糖尿病眼病、甚至早期阿尔茨海默病的蛛丝马迹。
别等看不见了才去看医生——这几类人群应定期查眼
![]()
40岁以上人群:每年一次眼底检查,筛查青光眼、白内障。
糖尿病患者:至少每年一次眼底照相,预防糖网病。
高度近视者:警惕视网膜脱落,须定期做眼底OCT。
肝病、慢性病患者:关注眼白颜色、视力变化。
经常用眼者:如教师、司机、程序员等,注意用眼卫生,预防干眼和视疲劳。
写在最后的话
眼睛出现异常,不是“岁数大了”的自然现象,而可能是全身疾病的信号灯。抓住这些早期表现,就能比疾病先走一步。
![]()
别等视线模糊了,才想起医院在哪儿。眼睛的每一次“异常”,都值得被认真对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