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F-35代表美国航空工业尖端技术,在全球逞威,轻易压制俄罗斯引以为傲的S-300/400防空系统时,大家原本认为只能指望歼-35E大量出口后,才能凭借以攻对攻的方式,博个旗鼓相当。但近日美国“Army Recognition”网站援引《南华早报》提到的“量子雷达”,却提供了单方面抵消F-22A、F-35数十年隐身技术积累的新方向。
![]()
要弄明白这事儿到底靠不靠谱,得先说说传统雷达和隐身战机的 “攻防逻辑”。咱们平时说的雷达,本质上就是靠发射电磁波,等电磁波碰到目标反射回来,再通过分析反射信号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速度,跟蝙蝠靠超声波定位一个道理。而 F-22、F-35 这些隐身战机,就是靠特殊的外形设计把雷达波 “导走”,再用吸波材料把剩下的雷达波 “吃掉”,让传统雷达接收到的反射信号弱得像蚊子叫,自然就很难发现它们了。更关键的是,这些隐身战机的 “隐身技能” 主要针对的是 0.2 到 29 吉赫兹的微波频段,刚好是大多数传统雷达的工作范围,这就让它们在常规防空系统面前几乎成了 “透明人”。
![]()
但量子雷达彻底改变了这种玩法。这技术最早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在 2008 年提出来的,核心不是用电磁波,而是用光子的量子特性来探测目标。简单说,量子雷达会发射一对处于 “纠缠状态” 的光子,就像一对心有灵犀的双胞胎,一个光子留在雷达站当 “参照物”,另一个光子发射出去探测目标。就算发射出去的光子碰到隐身战机,被吸波材料吸收了大部分,只要有一两个光子反射回来,通过跟留在站内的 “双胞胎” 比对量子状态,就能精准判断目标的位置。这种探测方式根本不受隐身涂层和外形设计的影响,等于直接绕开了隐身战机的核心防御手段。
![]()
中国在这事儿上早就下了功夫。2016 年的时候,国产量子雷达就已经完成了外场试验,能探测到上百公里外的目标,灵敏度比传统雷达高不少。而《南华早报》最近的报道更实在,说中国已经实现了 “四通道超低噪声半导体单光子探测器” 的量产,这玩意儿就是量子雷达的 “核心眼睛”,能精准捕捉到单个光子的信号,难度堪比在雷暴中听出一粒沙子落地的声音。更厉害的是,这种探测器体积只有国际同类产品的九分之一,探测效率能到 90%,还能在零下 50 到零下 120 摄氏度的环境里正常工作,不管是装在地面雷达站还是飞机、卫星上都合适。
![]()
而且咱们的量子雷达已经开始往实战方向走了。2025 年 9 月,有雷达研究所在西北戈壁滩做了实测,在能见度不足 50 米的特大暴雨里,成功捕捉到了 150 公里外移动目标的毫米级形变数据,这意味着它不光能 “看见” 隐身战机,还能看清细节,连机型都能分辨出来。之前珠海航展上也露过脸,台风天气里都能追踪到隐身导弹艇,说明这技术已经能扛住复杂环境的考验了。美国媒体之所以紧张,就是因为这技术戳中了美军的软肋 —— 美军现在的空中优势几乎全靠隐身技术撑着,一旦隐身不管用了,F-22、F-35 的威慑力就得打对折。
![]()
但要说 F-22、F-35 的隐身优势 “一夜坍塌”,那还真有点夸张。现在的量子雷达其实跟早期的米波雷达境遇差不多,理论潜力大,但实际用起来还有不少坎儿。最头疼的就是光子太敏感,空中的灰尘、云层甚至阳光都会产生干扰,要从这些杂波里准确找出目标反射的光子,难度相当大。而且目前量子雷达的探测距离还有限,虽然实验室里能达到更远,但实战部署的型号大多在 150 公里左右,跟能探几千公里的天波超视距雷达比,覆盖范围还差得远。所以现在咱们的量子雷达更多是 “辅助选手”,配合已经很成熟的先进米波雷达、无源雷达组成探测网,而不是单打独斗取代所有传统装备。就像当年苏联用米波雷达预警,再用短波雷达精确定位一样,现在是多种雷达 “抱团取暖”,让隐身战机无处可藏。
![]()
美军自然也不会坐以待毙。他们已经开始搞第六代战机 F-47,号称用了 “自适应蒙皮” 技术,能通过纳米涂层和可变外形动态调整雷达反射面积,想以此抵消量子雷达的探测。而且美军还在升级电子干扰系统,试图用强干扰信号掩盖隐身战机的行踪。不过这招恐怕不好使,咱们的雷达已经用上了氧化镓半导体技术,功率密度比以前高了五倍,美军的干扰波撞上来就像水枪浇山火,起不了多大作用。更关键的是,中国已经形成了量子技术的全产业链,从济南的单光子探测器量产,到量子卫星 “济南一号” 的在轨运行,再到全国近 90 台量子雷达的部署,整个体系已经跑起来了,不是靠一两个单点技术撑场面。
![]()
其实现在的局面很清楚,中国的量子雷达确实给美军的隐身优势来了记 “重拳”,但没到 “一击致命” 的程度。它更像是打破了美军在隐身领域的垄断,让原本一边倒的空战规则开始发生变化。以前美军的 F-35 可以大摇大摆地靠近对手防空圈,现在得时刻提防被量子雷达 “抓现行”;以前美军靠隐身就能掌握制空权,现在不得不加快六代机研发、搞无人僚机协同,想靠新战术补技术短板。这种技术博弈就像掰手腕,谁也没法一下子压垮对方,但天平已经开始慢慢倾斜。
![]()
说到底,量子雷达的落地生产,标志着中国在反隐身领域从 “跟跑” 变成了 “并跑” 甚至 “领跑”,但要说 F-22、F-35 的隐身优势 “一夜坍塌”,还是太心急了。军事技术的较量从来都是 “矛” 和 “盾” 的持续升级,今天量子雷达突破了隐身技术,明天说不定就有新的反探测技术冒出来。但可以肯定的是,美军想靠隐身战机 “横行无忌” 的日子已经过去了,中国用实实在在的技术突破,给全球的军事平衡添上了关键的一笔,这才是最让美国头疼的地方。
![]()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