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美军持续推进“联合全域作战”(JADC2)战略构想,力图打破传统军种壁垒,实现海、陆、空、天、电磁和网络空间的深度融合与信息共享。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构建一个跨域、高效、低延迟的作战网络体系,成为提升美军战场决策速度与打击能力的核心方向。考虑到第五代战斗机F-35在隐身性、传感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上的优势,美军正基于“九头蛇”(Hydra)计划与新型吊舱的研究,推动其与现役F-15、F-16等第四代战机之间实现互联互通,打破代际孤岛,构建以前沿感知-快速回传-远程打击为主轴的多域杀伤网,以强化其在西太平洋等潜在冲突区域的整体作战优势。
一、基于开放系统网关(OSG)的五代机互联
美军近年来基于“九头蛇”(Hydra)计划,围绕利用机载开放系统网关(OSG)有效载荷实现不同五代机之间的通信展开了研究与验证,旨在于通过扩展安全的连接路径和实时连接,大幅提升其作战速度与效率。
(1)技术原理
OSG有效载荷主要装备于U-2侦察机,充当不同机载数据链之间的“翻译器”,如整合F-35的多功能高级数据链(MADL)和F-22的飞行中数据链(IFDL),实现五代机之间的互联通信,并利用企业任务计算机2(EMC2)链接传统空中平台与地面用户,利用U-2的视距(LOS)和超视距(BLOS)数据链功能实现跨平台数据共享,具体如下图所示。
![]()
并且OSG支持通过Link 16传输信息,使F-22、F-35的数据能够共享给F-16C/D、F-15E、F-15EX等四代机,提升整体战场态势感知。通过战术目标网络终端(TTNT)数据链,OSG还能将F-35侦测到的导弹发射信息传递给美国陆军综合作战指挥系统(IBCS),由IBCS协调爱国者防空系统进行拦截。
此外,该型OSG有效载荷并非专为U-2设计,也可装备于其他机型。
(2)技术验证
在此仅基于公开资料对2021年以来OSG的相关技术验证展开研究。
2021年,美国国防部与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利用装备OSG的U-2侦察机,通过F-22的IFDL与F-35的MADL,将1架F-22与5架F-35连接,实现飞机与地面节点之间的数据共享,目标轨迹则通过U-2传输至飞行员显示器。
![]()
基于搭载网关的U2的海、陆、空、天跨域信息共享构想视图
2024年12月1架从洛克希德公司位于德克萨斯州沃斯堡的工厂起飞的F-35通过OSG与英国指挥和控制系统共享实时机密数据,实现F-35首次与非美国C2系统的互联。
2025年5月丹麦F-35战机从美国德克萨斯州沃斯堡起飞,利用基于OSG开发的DAGGR-2系统,通过商业卫星跨洋实现与丹麦Skrydstrup空军基地指挥中心的安全高效机密数据共享。
综合分析可知,美军借助OSG及其衍生系统DAGGR-2,推动了其利用五代机与盟友平台间跨国界、跨平台的实时数据共享与指挥控制能力,有助于增强其作战系统的互操作性和协同效能。并可能通过F-35等先进战机与多域指挥控制系统的无缝连接,突破传统通信壁垒,实现海、陆、空、天、电磁等多域信息的快速融合与传递,为构建多域制胜杀伤链提供关键支撑。该能力将助力其盟军实现“感知-决策-打击”闭环的高速运转,提升联合战场态势感知和快速响应能力,增强在复杂和动态战场环境中的整体作战效能。
二、基于新型瞄准吊舱的多平台远程打击整合
2024年,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推出的新一代狙击手瞄准吊舱(Sniper ATP-X),在保留原有光电/红外跟踪功能基础上,还具备用于高分辨率显示的数字视频接口、通过高级处理器实现的人工智能跟踪算法,以及用于网络化瞄准解决方案的移动自组织网络 (MANET) 无线电等最新增强功能,可实现F-35与F-16等不同代次战机,以及地面与海上平台之间的安全数据互通。这标志着非隐身四代机首次依托该型吊舱,具备在战场环境中参与高安全级别数据共享的能力。
其主要技术特点包括:
兼容F-35的MADL数据链协议:允许非隐身战机接收F-35传感器数据;
集成MANET无线电:构建可扩展、加密、高度弹性的战场信息网;
支持与地面C2系统、远程火力平台(如高机动火箭炮系统(HIMARS)交互,实现“空地一体化”火控数据传输。
由此可知,战时美军可通过将多架配备新型狙击手吊舱的四代机(F-16)相连接,与F-35配合打造多域杀伤网,如下所示。
![]()
基于F-35与F-16的多域杀伤网示意图
2025年6月该型瞄准吊舱与70毫米先进精确杀伤武器系统(APKWS)Ⅱ火箭弹配合使用时,通过隔振光学基座提供稳定的激光制导,在测试中展现了优异的精度和准确性,并展现了其应对无人机系统的能力。并且该组合已被美军部署于中东地区的F-15E战机上,这标志着该型瞄准吊舱的任务角色正由制导工具向多任务传感器节点拓展。
三、F-35主导的多域杀伤网作战模式想定
在此结合机载开放系统网关(OSG)、新型瞄准吊舱技术,围绕五代机F-35主导的可能运用的多域杀伤网作战模式展开研究。
(1)作战想定
在此假定地区冲突升级,美军需在对手“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环境中先行摧毁防空雷达、导弹阵地等高价值目标。而其传统联合作战模式难以在短时间内完成情报感知与火力部署,亟需构建“跨平台、跨域、快速打击”的杀伤网络。
(2)作战流程步骤
假定整个作战过程中,美军主要运用了F-35、F-16(搭载了新型瞄准吊舱)、U-2(搭载了OSG)、HIMARS、IBCS指挥系统这些作战平台与系统,作战流程步骤如下图所示。
![]()
结合前文与上图可知,F-35五代机主导的多域联动亮点在于:
其一,五代机与四代机进行了代际融合,四代机F-16作为中继节点助力美军扩展了数据链延伸与网络冗余。
其二,F-35与HIMARS构建了“前端感知–后方打击”的远程杀伤模式;
其三,实现了跨域连接,即信息通过U-2卫星链路与陆/海军陆战队平台共享,进而提升整个战场态势感知。
基于此,美军可能大幅压缩其决策时间,并且F-35无需受限于其自身的弹匣深度,可通过“远程引导”其他平台攻击目标,提升其穿透对手领土的可能性。
四、对我军的启示分析
结合前文可知,美军正在致力于依托第五代战斗机的传感能力和信息处理优势,通过机载开放系统网关(OSG)和新型瞄准吊舱等关键节点,构建信息流驱动的多域杀伤网,其本质在于以数据为核心、平台为节点、任务为导向的分布式杀伤能力重构,核心优势在于不同代际平台、不同军种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与作战协同能力。尽管美军的研究尚在探索阶段,但其思路值得我军借鉴。
(1)强化平台间互联互通
我军在构建联合作战体系过程中,需加快打破平台代际隔阂,可以歼-20与歼-16、空警-500等为基础,发展我军适用的OSG或中继吊舱,推动隐身机、非隐身机、无人平台之间的数据链互操作性研发,加强代际融合与异构平台互联。
(2)调整兵力编组逻辑
美军利用新型吊舱将F-16等四代机“节点化”,并赋予其信息中继功能,意味着未来战场中每一个平台不仅是使用武器的单位,更是信息协作的节点。我军可进一步重构传统空中突防/打击单元配置方式,使所有载人/无人平台具备双向数传和任务动态分配能力。
(3)推动前沿节点控制远程火力系统
美军利用OSG或新型吊舱,将F-35探测信息快速传递给HIMARS并实现远程打击,揭示了“平台不打击但赋能打击”的作战方式正向常态化方向发展。因此我军有必要进一步推动导弹、火炮等远程打击系统向数据接口标准化、打击响应快速化的方向转型,以支持前沿节点远程控制与中继打击。(北京蓝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