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杨振宁深情凝望鲁迅头像,对身边的翁帆说:儿时的玩伴就坐在这里

0
分享至



杨振宁和熊秉明这份友情,起步于上世纪20年代末的清华园,那时候俩人都是小孩子,杨振宁六岁从厦门跟着爸杨武之回北京,杨爸在清华大学教数学,正好和熊庆来搭档工作。熊庆来是数学家,他的儿子熊秉明比杨振宁大几个月,两人就这样成了玩伴。清华园那地方大,树多,俩小子天天一起上学放学,爬树摘果子,捡贝壳聊海边的玩意儿,杨振宁从老家带回来的那些小东西,成了他们分享的乐子。长大点,兴趣分道,杨振宁钻物理,熊秉明爱艺术,但这份从小积累的情分,一直没断,保持了七十年。

熊秉明这个人,背景不简单,祖籍云南弥勒,1922年生在南京,爸是知名数学家熊庆来。他早年读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1944年毕业,三年后公费去法国留学,本来在巴黎大学读博,但对雕塑着迷,干脆转到美术学院学手艺。从那起,他就把书法、绘画、哲学全掺和进雕塑里,搞出自己的路子。50年代中后期,他多用金属焊接做动物和鸟类,线条简练,带点张力。60年代,水牛系列成了他寄托乡愁的载体,那些铜雕厚实拙朴,像是中国土地的影子。80年代后,作品更自由,材质和形状玩得溜,转向抽象,但总离不开中国根基。

鲁迅头像就是熊秉明晚期作品的代表,1999年完成,放在中国现代文学馆馆前西侧。那头像用青铜铸,高两米左右,线条锋利,脸部几何叠加,一只眼隐去,胡须发丝抽象处理,后头刻了鲁迅《野草·墓碣文》里的段子,讲浩歌狂热中寒意,天上见深渊,一切眼中无处。熊秉明这么设计,不是随便的,他想把鲁迅的多面身份塞进去,不光是文学家、斗士,还包括推动现代木刻的角色。这件东西融了立体主义手法,但骨子里是中国传统,象征民族精神的不屈。文学馆1985年建,新馆1999年启用,杨振宁后来去过那儿,看到头像,就想起老朋友。



杨振宁对熊秉明的评价,一直很高,说他的作品展现中国人坚忍、自我牺牲的品质,没这种精神,中国发展不到今天。他俩小时候在清华园的日子,杨振宁总带贝壳螺给熊秉明看,聊形状颜色,激发了对自然和美的兴趣。长大后,杨振宁搞物理 Nobel 奖,熊秉明在巴黎教书,当东方语言文化学院老师,还写诗、搞哲学,但俩人通信不断,讨论艺术和科学的共通点。熊秉明那些动物雕塑,像马、牛、骆驼,都突出负重、耐劳的劲头,《孺子牛》最出名,跪地昂首,代表民族在压力下韧性。鲁迅头像延续这路子,用折线捕捉眼神,锐利中带力量。

1992年,杨振宁七十岁,熊秉明从巴黎寄来一幅立轴,大字“七十”,下头题跋忆童年:七岁时杨从厦门来清华园,带海边蚌螺,童话预言,真实象征,物理和美的交融。杨振宁看完,感动得不行,说这份情谊堪托此生。那年南开大学开研讨会,杨振宁演讲放母亲照片,说是最后见面,现场气氛沉重,熊秉明在场,两人对母亲都有愧,因为长期在外,陪伴少。熊秉明后来写文章《杨振宁和他的母亲》,详述杨母付出。熊秉明自己也花十六年做母亲雕塑,1979年定稿,杨振宁看后,说代表天下母亲,那件捕捉慈祥眼神和弯背。



十年后,2002年,杨振宁八十岁,熊秉明又寄立轴“八十”,承诺九十岁时继续。可惜,同年12月14日,熊秉明在巴黎脑溢血去世,享年八十,没来得及兑现。杨振宁后来常提这份遗憾,但友情成了永恒。他把熊秉明几件作品捐给中国美术馆,2016年,包括专为他做的笔架,背后刻两人姓名缩写,还有《骆驼》和《马》。那些雕塑,笔架实用又艺术,《骆驼》厚重,《马》抽象,体现熊秉明中西融合的追求。中国美术馆办过熊秉明展,2019年,杨振宁夫妇出席,说友情真堪托此生。

熊秉明的艺术路,不光雕塑,还画水彩、素描、版画、剪纸,书法的线条总渗进去。他在法国五十多年,融贯东西方,哲学思考为基础,作品简约到浑厚,再到自如。早年写实人像,50年代焊接系列,60年代铜雕动物,晚期材质形象随意,但总根植中国文化。像《焊接系列》洗练张力,《铜雕系列》水牛拙朴,晚期更抽象,却带哲思。他写过书,讲罗丹重要性,说罗丹前雕塑是纪念碑装饰,罗丹注入思想性,这影响了他自己的创作。

杨振宁和翁帆去文学馆那趟,是2004年后的事,两人那时已结婚。文学馆芍药居,馆内展茅盾书信、老舍旧物、巴金展区、沈从文浮雕、冰心诗稿、徐志摩信件。室外花园石板路径,芍药松树环绕,杨振宁绕头像看细节,馆刊介绍熊秉明从巴黎回国铸造,1999年北京铁工厂完工。熊秉明还为南京大学百年校庆做《孺子牛》,2001年,杨振宁引见下放大放置。



这份友情,不止私人事,还连着科学艺术的桥。杨振宁视熊秉明为一生知心友,说熊是特殊艺术大师,上世纪前半叶许多学子留学,熊在其中脱颖而出。他俩都愧对母亲,杨振宁推母亲照片那次,熊秉明泪流,俩人明白母亲为丈夫孩子奉献一生。熊秉明大哥熊秉信1956年病逝,熊秉明没赶回昆明探视,留遗憾,后来帮侄子们,弥补愧疚。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事实证明,“消失”多年的清华才女武亦姝,证实了董卿当年没说错

事实证明,“消失”多年的清华才女武亦姝,证实了董卿当年没说错

千言娱乐记
2025-09-25 20:27:56
离开的何止是郑智化

离开的何止是郑智化

老唐有话说
2025-11-04 18:37:23
纽约市长选举,川普最后一刻和马斯克背书库莫,被迫投桃报李

纽约市长选举,川普最后一刻和马斯克背书库莫,被迫投桃报李

移光幻影
2025-11-04 15:41:42
朝鲜高层突变,铁幕下的刀光剑影,一场手术能否救活一个国家?

朝鲜高层突变,铁幕下的刀光剑影,一场手术能否救活一个国家?

文诩历史
2025-11-03 09:23:22
女子确诊糖尿病,天天吃白菜,3个月后去复诊,院士:你干了啥?

女子确诊糖尿病,天天吃白菜,3个月后去复诊,院士:你干了啥?

小舟谈历史
2025-10-14 15:33:27
北京“穆斯林大厦”更名为“环新大厦”

北京“穆斯林大厦”更名为“环新大厦”

老友科普
2025-11-03 14:56:59
韩国网红品牌关闭中国门店,标志性“小雏菊“饱受侵权困扰

韩国网红品牌关闭中国门店,标志性“小雏菊“饱受侵权困扰

南方都市报
2025-11-04 19:07:37
中央部委发声!11月楼市的王炸政策,终于来了

中央部委发声!11月楼市的王炸政策,终于来了

伴史缘
2025-11-04 10:15:34
大陆“杀鸡儆猴”奏效,有了立陶宛的教训,爱沙尼亚拒绝台湾请求

大陆“杀鸡儆猴”奏效,有了立陶宛的教训,爱沙尼亚拒绝台湾请求

游古史
2025-11-04 13:20:07
上海女博士在家8年未出门,警察破门后,屋内景象让人傻眼

上海女博士在家8年未出门,警察破门后,屋内景象让人傻眼

兰姐说故事
2025-04-28 10:00:09
中日韩全军覆没,固态电池布局了10多年,为什么还没有实现量产?

中日韩全军覆没,固态电池布局了10多年,为什么还没有实现量产?

削桐作琴
2025-10-28 13:10:37
被央视怒批、摇头晃脑、德不配位,难怪阅兵从不邀请“流量”明星

被央视怒批、摇头晃脑、德不配位,难怪阅兵从不邀请“流量”明星

书雁飞史oh
2025-09-12 16:09:35
中方划下4条红线,给美国2个选项,特朗普做出选择:合作比对立好

中方划下4条红线,给美国2个选项,特朗普做出选择:合作比对立好

影孖看世界
2025-11-04 18:38:32
高诗岩被交易?山东官宣,名单公布,高诗岩发声,官宣决定

高诗岩被交易?山东官宣,名单公布,高诗岩发声,官宣决定

乐聊球
2025-11-04 12:40:35
靠出卖同志获得少将军衔的蔡孝乾,竟在回忆录中写下这四个字!

靠出卖同志获得少将军衔的蔡孝乾,竟在回忆录中写下这四个字!

古史青云啊
2025-10-18 14:48:30
女生发明“咯噔字体”,被老师0分警告:别用个性挑战考试的底线

女生发明“咯噔字体”,被老师0分警告:别用个性挑战考试的底线

妍妍教育日记
2025-11-01 12:00:56
神二十3名航天员、4鼠乘组将夜间返回地球,为何不延期白天回家?

神二十3名航天员、4鼠乘组将夜间返回地球,为何不延期白天回家?

环球科学猫
2025-11-04 11:29:07
“和平统一”4字不再出现?台湾岛内马上预感到,统一进入倒计时

“和平统一”4字不再出现?台湾岛内马上预感到,统一进入倒计时

古事寻踪记
2025-10-31 07:50:54
台湾主流民意就体现在这些留言中

台湾主流民意就体现在这些留言中

环球网资讯
2025-11-03 23:49:36
42-36!梅西力压C罗!赛季轰42球,冲击900球+带队晋级

42-36!梅西力压C罗!赛季轰42球,冲击900球+带队晋级

乌龙球OwnGoal
2025-11-04 09:17:43
2025-11-04 19:52:49
优趣纪史记
优趣纪史记
为何我的眼里常含热泪,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1572文章数 32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何镜堂院士出手!广州再添150米新地标

头条要闻

美政府停摆35天追平纪录 特朗普急了要求动用"核选项"

头条要闻

美政府停摆35天追平纪录 特朗普急了要求动用"核选项"

体育要闻

27岁热刺门将,夺冠后退役当导演

娱乐要闻

爸爸去哪儿6孩子现状,个个不同

财经要闻

作价40亿美元!星巴克中国易主

科技要闻

硅谷甄嬛传:奥特曼优雅挑衅马斯克狠狠回击

汽车要闻

把海岸诗意织进日常 法拉利Amalfi重塑超跑生活方式

态度原创

家居
教育
亲子
数码
健康

家居要闻

年轻态度 功能舒适兼备

教育要闻

靠谱!一个让孩子更快说句子的好方法,每天只需10分钟

亲子要闻

宝蓝和爸爸叔叔比赛打保龄球,看谁击中的数量多~

数码要闻

显示器阵营中的隐藏款,拉满购买价值

超声探头会加重受伤情况吗?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