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岛九中
值周校长总结
第七周值周校长:刘新颜
![]()


第七周值周校长
刘新颜
![]()
人生格言:
教学相长。
值周感悟:
当身份从一名学科教师暂时转换为“值周校长”,行走在熟悉的校园里,视角发生了奇妙的转变,我不再仅仅关注自己班级的方寸天地,而是看到了一个更完整、更生动的教育生态。我看见了秩序之下的活力,我看见了平凡之中的伟大。值周校长的经历,是一次从“管”到“理”的升华——管是规范,理是理解;管是框架,理是温度。它让我重返教室时,心中不仅有自己的学生,更有对整个学校大家庭更深沉的爱与责任。
教师寄语:
学习不是为了超越别人,而是为了发现更好的自己。
尊敬的领导、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早上好!
很高兴能够站在这里进行国旗下演讲。首先,允许我对上周工作进行要点回顾:
高一、高二、高三年级针对10月月考分别召开了月考成绩分析会。为后续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找准方向。
学生发展中心联合高一、高二、高三、国际部举行了最美教室评比。此次活动的开展让同学们有了更加干净清爽温馨的学习环境。
教学处举办了青岛九中骨干教师示范课活动,通过此次活动促进我校教师专业化成长,营造浓厚的教学教研氛围,是推动全校教学质量跃升的重要契机。
后勤服务中心组织召开青岛九中新入职教师后勤服务座谈会。会上,新入职教师们围绕校园生活提出诸多宝贵建议。
本周,深圳理工大学到访我校。深圳理工大学领导、教授以及市教育局招考院领导与我校领导展开座谈,并对我校各方面予以高度评价。
![]()
![]()
高一年级携手后勤服务中心成功举办家长膳食委员会活动。会议现场气氛热烈,家长们踊跃发言,纷纷为学校膳食管理献计献策。
![]()
![]()
![]()
![]()
同学们,十月的天空,高远澄澈,在这个充满沉思意味的季节,我们不仅感受着大自然的沉淀与收获,更应品味历史与时代留给我们的精神馈赠。10月18日,伟大的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与世长辞,享年103岁。“曾经,你站在世界的前排”——这是《感动中国》节目给予杨振宁先生的颁奖词。三十五岁时,他与李政道先生一起,用“宇称不守恒”理论震撼了世界,获得了诺贝尔奖,真正站到了世界物理学的最前沿,为全人类拓展了认知的边界。这份荣光源于天赋,更源于他对科学真理至死不渝的好奇与坚韧。
然而颁奖词的后半句,更值得我们深思:“现在,你与国家一起向未来。”杨振宁先生的后半生,选择了一条同样伟大甚至更为艰难的路——他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为中国理论物理学的发展搭建了通往世界的桥梁。他以声誉与智慧为国家延揽人才,为后学点亮明灯。他从一位“站在世界前排”的个体巨星,转变成为“与国家一起向未来”的民族脊梁。
老师们,同学们,杨振宁先生用他的一生为我们诠释了什么是“伟大”的完整内涵:
于同学们而言,“伟大”首先是在求知的年纪,拥有“站在世界前排”的雄心与行动,是面对难题时的苦思冥想,是探索未知领域时的浓厚兴趣,是像年轻的杨振宁一样,把基础打牢,把目光放远。
于我们所有人而言,“伟大”更是找到个人与时代、与国家的连接点。将个人的才华,汇入国家发展的洪流,你的奋斗便拥有了更磅礴的力量和更深远的意义。
此刻,我们缅怀杨振宁先生,最好的方式是继承。继承他探索未知的科学精神,继承他心系家国的赤子情怀,继承他跨越世纪、永不停歇的思考与坚韧。同学们,愿你们在求学的“黄金时节”,积蓄未来“站在世界前排”的能量;老师们,让我们在育人的平凡岗位上,肩负起与民族“一起向未来”的使命。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撰稿:刘新颜
一审:冯雪
二审:葛奕彤
三审:马良
供稿:行政服务中心、团委

第3538期
青岛市教育局师德师风监督电话
师德师风监督举报电话
①举报电话:66076592(工会)66076566(办公室)
②举报邮箱:qingdaojiuzhong@sina.com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