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秋染韵 民族匠心
![]()
近日,下沙街道早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蓝白相映、笑语盈盈,“金秋染韵・民族匠心”扎染体验活动在此温馨开展。企退人员亲手解锁非遗技艺,在指尖复刻民族纹样,编织秋日浪漫。
本次活动事先为企退人员准备好了纯棉方巾、蓝靛染料及橡胶皮筋、木质夹子等物料,社区工作人员手持布料示范时,阿姨们纷纷围拢上前,眼神专注地学习民族特色技法:有的跟着工作人员将方巾折成三角形,按白族“扎疙瘩”古法在边角扎出密集小疙瘩,期待呈现“枫叶脉络”纹样;有的则以苗族百鸟衣图腾为灵感,将布料捏出立体褶皱后用夹子固定,现场不时响起“这样扎能不能做出鸟羽纹理”“看我这像不像彝族的火焰纹”的交流声。
![]()
![]()
染色环节充满民族韵味。阿姨们戴上塑料手套,小心翼翼地将扎好的布料浸入蓝靛染料中,看着白色方巾逐渐被染上与大理扎染同源的深邃蓝色,大家忍不住拍照记录。等待的10-15分钟里,工作人员举起一块带着岁月痕迹的白族老染布讲解:“这蓝靛染料是用蓼蓝植物制作的,过去大理周城的白族妇女,就是靠一缸染料、一双巧手,把普通布料染出能传承几代人的‘青瓦白墙’纹样,咱们今天用的技法,和她们祖辈传下来的一模一样。”李阿姨摩挲着老染布的纹理,感慨道:“原来咱们穿的蓝布衣裳,背后藏着这么多民族老祖宗的智慧!”
![]()
最令人兴奋的当属“拆盲盒”时刻。当居民们解开皮筋、展开布料,形态各异的民族风花纹惊艳亮相:有的像苗族银饰上的缠枝纹,有的似白族扎染里的流云纹,还有的撞出了彝族漆器般的不规则几何图案,自带浓郁民族风情。阿姨们互相展示自己的“民族风作品”,拿着专属帆布袋合影,成就感满满。
![]()
![]()
此次活动以手工体验为纽带,不仅让居民在动手过程中触摸民族技艺、提升创作能力,更让非遗文化带着民族温度走进日常生活。大家纷纷表示,这样能亲手复刻民族纹样的活动既有趣又有意义,希望社区以后能多举办类似的文化体验活动,近距离感受不同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
来源:下沙街道早城社区
文字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编辑:杨欢
一审:缪军;二审:官卿梓;三审:李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