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这波针对中国船只的港口收费刚落地四天,全球船运圈就炸了锅。10月14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正式启动对中资或中建船只的额外费用征收,每净吨50美元起步,还计划逐步加码到2028年。中国这边也没闲着,当天就对等回击,美国船只进港也得掏腰包,每净吨400元人民币起。
结果呢?本以为这能逼着订单回流美国本土,谁知10月18日前后,一笔3亿美元的造船大单冒头,直接给了印度科钦造船厂,法国达飞海运下的单。
美国盟友法国咋就没站队自家兄弟?订单也没飞中国这边,印度这第三方捡了便宜。
![]()
收费箭在弦上,美国船业为啥急眼了
美国为啥突然对中国船只下手,根子还在301调查那套老把戏上。早在特朗普上台前,美国就嚷嚷中国造船业靠补贴抢市场,挤压了本土竞争力。
数据显示,中国造船完工量占全球一半以上,新接订单更猛,2024年就超韩国成了头把交椅。美国船厂呢?全球排名掉到第十开外,产能闲置,工人失业一大堆。特朗普团队觉得,这不公平,得用关税壁垒扳回一城。
具体到这次收费,10月10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先放风,修改了方案细节,避免对某些特定船型全覆盖,但核心没变:从14日零点起,所有在中国运营或建造的船只进美国港口,就得按吨位交钱。第一年50美元/净吨,第二年跳到66美元,第三年83美元,到2028年顶格100美元或每箱250美元,取较高者。
名义上是“保护本土产业”,实际呢?特朗普公开表态,这些钱全砸进美国船厂补贴,打算重振老本行。听起来挺带劲,但业内人士直摇头。美国船厂的问题不是缺钱,是整个产业链烂摊子:技术落后,劳动力贵,交付周期长到两三年,客户早跑光了。
![]()
中国这边反应神速。交通运输部当天就公告,对美国国旗船或美资控股25%以上的船只,征收对等费用。起步400元/净吨,2026年涨到640元,2027年880元,2028年顶到1200元。覆盖范围还更广,不光船籍,还看实际控制权。
结果呢?双边船公司叫苦不迭。像马士基、地中海航运这些巨头,船队混编,进出中美港口都得算细账。短期内,运费肯定水涨船高,美国进口商先扛不住,圣诞货都可能晚点。
这收费一出,全球供应链就抖三抖。欧洲航运协会估算,第一年中美港口费总盘子就超10亿美元。船东们开始绕道,东南亚中转港生意火了。日本和韩国船厂订单稳住,没受太大波及。特朗普这手,表面上冲中国去的,实际坑了自家消费者和盟友。
想想看,美国零售商进口中国货,本来就关税高,现在再加港口费,iPhone、玩具啥的,年底价格得窜天。洛杉矶港执行董事都公开抱怨,这账最后还是老百姓买单。
![]()
印度订单突围,法国这笔账怎么算的
收费风暴刚刮起四天,10月18日左右,印度媒体炸开花:科钦造船厂拿下法国达飞海运3亿美元订单,6艘1700TEU LNG动力支线集装箱船。这是印度船厂头一遭从全球主流船东手里接国际箱船活儿。
达飞海运,全球第三大集装箱公司,平时下单都奔中韩去,这次偏偏挑印度。订单细节挺扎实:每艘船用液化天然气双燃料,环保要求高,预计2027年底交付,总价2.25亿到3亿美元浮动。
为啥法国不站队美国,也没回中国?道理简单,避险。收费新规下,选美国船厂,得担心中国港口的反制费;选中国船厂,美国这边又得交钱。两头堵,法国干脆找第三方。
印度呢?全球船市排名16,份额不到1%,成本比中韩高25%到30%,本土化低,钢材引擎啥的还得进口。但好处显而易见:中立,不沾中美边儿。达飞高层在公告里直说,这是看中印度政府砸的3300亿美元基建钱,船厂升级快,政策扶持猛。
![]()
印度政府乐坏了。莫迪团队早盯上造船这块,2024年预算里拨款上百亿,建新船坞,训技工,就是想从维修跳到建造。科钦厂是国企龙头,过去主接军舰和油轮,这次跨界箱船,股价一天蹿20%。
印媒《经济时报》直呼“历史性一刻”,说印度能替中韩当备胎。但现实骨感,印度船业痛点多:供应链断,工人缺,交付准时率低。达飞这单,更多是试水,赌印度潜力。要是顺利,后面可能跟进更多。
这事儿搁中美博弈里,印度又玩儿了把“渔翁得利”。过去电动车关税战,印度捡漏建厂;芯片限制,印度拉投资。这次船单,印度交通部长公开表态,要借势冲全球前五。法国这步棋,精明在哪儿?
一方面,分散风险,不全押中韩;二来,推绿色船,LNG动力对标欧盟碳税;三呢,政治上给印度面子,拉近欧印关系。达飞不是头一遭布局印度,5月就放风订3艘,这次加码6艘,步步为营。
![]()
船市格局洗牌,谁的订单才稳得住
订单落印度,暴露美国策略的软肋。特朗普想用收费逼订单回流,本土船厂盼着补贴雨,但现实残酷。美国造船产能只占全球0.5%,技术卡脖子,工会罢工常事儿。亨廷顿英戈尔斯这巨头,去年订单才20亿美元,远赶不上中国的一家大厂。
收费实施一周,船东反馈:美国交付慢,价格高,谁等得起?结果,中国订单没少,新接量还涨了5%。韩国三星重工、现代重工稳坐第二第三,订单书满到2029年。
中国船业底气在哪儿?产业链全,效率高。2025年前三季度,新船订单超1500万载重吨,箱船占比四成。收费这事儿,中国早有预案,港口优化航线,补贴出口船东。长远看,这波摩擦倒逼升级,更多船厂推LNG、氨燃料,抢欧盟绿色订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